
黃循財(中)宣布新內閣名單。(圖取自黃循財面子書)
(新加坡訊)新加坡候任總理黃循財委任屬於第三代領導團隊的貿工部長顏金勇為副總理,受訪學者和前議員認為,這樣的選擇似乎偏重延續多過接班,著重經濟課題多於地緣政治挑戰,且這只是過渡的安排,新加坡全國大選後的內閣重組才是重頭戲。
黃循財周一(13日)接受新加坡總統尚達曼邀請組織新政府。根據新內閣名單,除了擢升顏金勇為副總理外,另一位副總理將繼續由王瑞傑擔任,3名初級政務官獲擢升,兩名后座議員首次入閣。
卸任總理李顯龍早前已接受黃循財邀請,卸任後留在內閣擔任國務資政;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也將留任。
受訪學者和前議員看來,這次的內閣重組是一次「低調重組」,黃循財是在「打安全牌」,必須等到大選之後才會有真正的重組。
前新加坡國會議員殷吉星說,黃循財或許覺得選民希望看到的是經過歷練的團隊。但這樣的做法有利也有弊,因為到時選舉結果可能被視為是對黃循財,而非整個第四代領導團隊的認可。
他認為,黃循財透過這次的小幅度調動,可以觀察政務官的能力。
「我想黃循財會利用這個機會測試政務部長和高級政務部長,依據他們的表現,有的可以擢升為部長。他如今有更多的人選測試。」
對於黃循財的安排,人民行動黨前國會議員張有福受訪時分析,黃循財已經有兩名經驗豐富的國務資政輔佐,已經能夠確保政府的延續性。若副總理可以由兩名來自第四代班子的部長擔任,就可以在延續和接班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他認為,新總理可以等到大選後,再專注調整不同世代領導人任命的問題,因為到時可能引進更多有潛力成為政務官的新議員,就會有更多選擇。
前國會議員張有福說,這次的職務調動似乎更專注於經濟。 認為,國防部是關鍵的部門,須確保維持穩定的同時也有新血延續重任,或許下來可由第四代領導班子出任第二部長,再由其中一名國務資政擔任確保延續性的角色 。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主任比爾維爾星副教授認為,由第三代領導團隊的部長出任副總理是較明智的選擇。
他說,若現在直接委任另一位第四代部長為副總理,可能會引起外界揣測新一代部長之間的排位順序,反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況且,黃循財早前已表示這次內閣重組不會有大變動。
新政府中,黃循財和王瑞傑都是處理經濟課題的能手,顏金勇掌管的貿工部也與國家經濟息息相關。 這個「經濟鐵三角」組合,讓比爾維爾星較為意外。
他認為,除了經濟外,目前的地緣政治緊張,包括美國總統選舉在際,印尼將迎來新總統等,這些都是不確定因素。 這時候應該有個對地緣政治有深刻了解的人出任副總理,曾是外交部長的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會是合適的人選。
他預測,視大選結果,若黃循財在來屆選舉中獲得強而有力的委託,他將對內閣做出重大重組。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說,兩名政務部長獲擢升後新內閣將有9名高級政務部長,反映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政府有意讓第四代領導班子和較資淺的「4.5G」做準備,在未來擔任更重的職務,其中幾名高級政務部長料會在大選後升任部長。
他相信,更大的內閣調動會在下一屆大選之後,上一次內閣有較多調動是在2021年。上一次新加坡全國大選是在2020年7月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