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榜鵝海岸新組屋區正面臨一場 「人猴大戰」!
成群獼猴在組屋間攀爬翻找,迫使居民日夜關窗、加裝鐵絲網,甚至催生防猴鐵絲網安裝熱潮。
國家公園局透露,已針對該區域啟動猴群絕育計劃,半年內捕獲 50 只獼猴實施絕育,並呼籲居民共同抵制人為喂食,破解 「猴子擾民」 困局。

組屋區上演 「人猴攻防戰」
在新榜鵝路第 442A 座及榜鵝大道第 448A 座組屋,獼猴頻繁出沒已成為居民日常困擾。
視頻顯示,猴子熟練掀開垃圾桶翻找食物,甚至攀爬至 5-6 層樓高的窗沿,對著鏡頭齜牙咧嘴。
38 歲居民尼克搬入半年來,因猴子險些破窗而入,不得不花費千元在廚房安裝細密鐵絲網(縫隙僅 6-7 公分),並全天候緊閉窗戶。
「低樓層住戶幾乎都裝了網,費用從 375 元到上千元不等。」 樓下張貼的防猴鐵絲網廣告,印證了需求的緊迫性。
城市化與自然棲息地的衝突
榜鵝新組屋毗鄰科尼島自然保護區,原本是獼猴的傳統活動區域。隨著住宅開發,猴群與人類接觸激增。
40 歲居民劉女士指出,Telegram 群組常播報猴子動向,家長尤其擔憂孩童遭遇攻擊。
公園局數據顯示,過去半年接獲約 200 起猴患投訴,主要涉及入室翻垃圾、攀爬擾民等,獼猴密度較前兩年上升約 30%。

公園局 「絕育 + 遷地」 組合拳
為緩解人猴矛盾,公園局自 2023 年起實施 「捕捉 - 絕育 - 放歸」 策略:
種群控制 :捕獲 50 只獼猴進行絕育後放歸科尼島,通過減少繁殖抑制種群增長;對具攻擊性的個體實施人道安樂死;
棲息地優化 :在科尼島增種本土果樹,引導猴子取食天然果實,減少對人類食物的依賴;
社區共治 :聯合市鎮會增設警示海報、推廣防猴垃圾桶,加強巡邏驅趕,並對非法喂食行為嚴厲執法(最高罰款 1000 新元)。

居民呼籲:拒絕投食,守護邊界
儘管公園局積極行動,部分居民仍擔心 「治標不治本」。
生態專家指出,獼猴擾民的核心原因是人為投食形成依賴。「一隻被投喂的猴子會吸引整個族群聚集,形成惡性循環。」
榜鵝居民已發起 「零投食」 倡議,通過社區教育強化 「不喂食野生動物」 理念。
從組屋窗外的對峙,到城市與自然的博弈,榜鵝猴患折射出新加坡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治理挑戰。
正如公園局野生動物管理高級署長侯俊明所言:「我們既要保障居民生活安全,也要為本土物種保留生存空間。唯有共建『無投食』環境,才能讓人類與獼猴真正『各行其道』。」
這場人猴共處的探索,或許將為全球城市生態管理提供新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