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政府將修法讓父母可在死產的一年內為死胎註冊名字。(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國會三讀通過死產與出生(雜項修訂)法案,父母可為死產胎兒註冊姓名,紀念離世的孩子。
《聯合早報》報道,在等待有關係統更新的過渡期間,家長可申請一份出生紀念證書。新加坡移民局自去年10月起,已開始為這群父母簽發紀念證書,至今發出51份。
新加坡內政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昨日為法案提出二讀時說,希望通過修法讓面對胎兒死產傷痛的父母,能有一個方式紀念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協助他們療愈傷痛。
「內政部聽到家長的深切感受,胎兒死產的悲痛等同於喪子之痛。對於一些家長而言,為孩子命名是療愈過程的重要一步。」
上述修訂法案為2021年制定的生死註冊法令添加條文,允許死胎父母在胎兒死產的一年內為孩子註冊姓名。
系統更新須時兩年
由於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須同時進行其他更緊急的系統提升工作,當局估計需約兩年完成這個系統更新,讓父母為死產兒註冊名字。
孫雪玲說,不論國籍,新加坡死產胎兒的父母都可為孩子登記名字。她也保證,當局會確保申請過程簡易,體恤地照顧家長的需要。
上述法案通過後,死胎的定義也從妊娠期22周改為24周。新加坡專家就早產兒存活與發病率展開的研究顯示,24周出生的嬰兒一般有50%的存活率,而22周早產兒的存活率則近乎零。
現有的死胎定義使一些父母對胎兒的存活率產生誤解,以致他們有過高的期望。
孫雪玲指出,過去10年,該國僅有一名嬰兒在22周出生後活下來。這名女嬰2018年誕生後在醫院接受治療,166天後才出院,但這類「奇蹟」屬極少數。
內政部與衛生部檢討後 修改死胎定義
新加坡內政部與衛生部檢討後,修改死胎的定義。這也與終止妊娠法令(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Act)准許墮胎的期限一致,同為24周。
她強調:「法案修訂後,針對未滿24周早產兒的醫療準則、作業程序或護理標準將不會改變。」
若胎兒可能早產,醫生會向父母解釋胎兒存活率和嚴重併發症等風險,協助他們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