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長100公里的第二階段深隧道陰溝系統操作壽命達100年,將負責把新加坡全島污水集中送往大士、樟宜與克蘭芝用後水回收廠處理及凈化成新生水。工程完成後將有助提升新加坡新生水供應能力,並通過回收用水創造不斷循環的水資源。
貫穿新加坡西部的深隧道陰溝系統第二階段工程正式動工,公用事業局將啟動共19個隧道鑽鑿機挖掘深隧道,投入金額達約23億元,占第二階段工程總費用的近三分之一。
新加坡惹蘭峇哈第二階段深隧道陰溝系統工程工地,昨天(4月4日)舉辦挖掘工程啟動儀式。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說,這是項重要且必要的投資,以應付新加坡人口長遠的用水需求,確保水供源源不斷。
預計2025年完工的第二階段深隧道陰溝系統(Deep Tunnel Sewerage System)操作壽命達100年,將負責把新加坡全島污水集中送往大士、樟宜與克蘭芝用後水回收廠處理及凈化成新生水。待位於大士、集結污水與垃圾處理的綜合設施Tuas Nexus完工後,污水會被送到Tuas Nexus進行凈化處理與再循環。
馬善高表示,深隧道陰溝系統25年前在大膽願景中誕生,是證明提前數十年規劃和投資創新解決方案可轉變挑戰的佳例。
他說:「深隧道陰溝系統也是我們在水資源系統,成功實現循環經濟策略的例子。」
馬善高指出,在高度城市化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如新加坡,完善的廢水管理系統有助保護環境、公共衛生和水資源。
「深隧道陰溝系統能轉變我們的污水系統,用以支持新加坡持續增長的用水需求,確保新加坡人擁有有效和便捷的陰溝系統。」
馬善高指出,第二階段工程須面對裕廊一帶不同的地質情況挑戰,須挖掘比現有地底設施更深的地方。
此外,他以公用事業局高級工程師羅秀慧(35歲)為例指出,這名工程師負責策劃和建造其中一個深隧道工程,並參與陰溝和新生水計劃,顯示新加坡工程師擁有處理規模大、更複雜和世界級計劃的知識和技術。
隨著第一階段工程於2008年完工,總長100公里的第二階段工程建成後,有助提升新加坡新生水供應能力,並通過回收用水創造不斷循環的水資源。
第二階段工程採用多個高科技設備。它是亞洲首個採用下沉式豎井掘進設備(Vertical Shaft Sinking Machine)的項目。一般在開鑿隧道前,得先挖掘豎井以進入地底和保持通風,但下沉式豎井掘進設備可同時修建豎井和進行挖掘工作,不僅能提高工程效率,也使挖掘工作更安全。
公用局深隧道陰溝系統(第二階段)總工程師胡麗蓮說,在進行第一階段工程期間,曾因隧道鑽鑿機遇上技術問題,耽擱了數個月,第二階段所面對的地質情況與第一階段不同,採用更多隧道鑽鑿機可確保工程及時完成。
免責申明
1、刊載的文章由平台用戶所有權歸屬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觀點和立場。
2、因平台信息海量,無法杜絕所有侵權行為,如有侵權煩請聯繫我們,以便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