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稱,觀察人士說,中國將香港、澳門和鄰近的9座內地城市打造成全球創新中心的宏偉規劃意味著外國人才和企業將獲得更多機會。他們同時警告說,大灣區也可能會給新加坡帶來競爭。
據報道,18日,北京出台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規劃,將把南方的一批城市串聯起來,同時拉近香港和澳門與中國內地的距離。在該地區擁有業務的外國企業家稱這對企業來說是件好事。
自2002年以來一直在廣東從事農業和房地產開發的新加坡人賈斯廷•劉(音)說:「大灣區規劃對企業家來說是個好消息。」
他說:「過去兩年,我們目睹了陸海空交通連通性的迅速發展。對我的農業業務來說,這有助於我更加便利地將物資運入大灣區。」
同樣,過去32年一直在深圳生活和工作的新加坡企業家林振倫說,大灣區規劃非常符合中國的發展需要。
在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中,科技和創新將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在過去10年里,林振倫親眼目睹了深圳是如何率先進行自我改造,從一個低端製造業中心變成一個科技初創企業和巨頭高度集中的繁榮城市。
擔任中國新加坡商會廣東分會會長的林振倫說:「勞動密集型產業一直在逐步向越南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轉移,取而代之的是生產高科技產品的企業。」
對新加坡企業來說,他認為大灣區將帶來「各種機會」——包括高科技領域以及法律和會計服務等專業服務行業。
他說:「(這將)與以前不一樣——你不必投資一個非常大的工廠就可以進來。此外,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也會有機會,比如工程師、設計師或服務業人才。」
報道稱,雖然存在明顯的商機,但一些人警告說,在努力成為創新中心的過程中,大灣區的發展也可能意味著新加坡以及新加坡金融行業將面臨更多競爭。
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學家全德健指出,不同於早前的珠三角經濟區規劃,大灣區規劃現在將兩個特別行政區涵蓋在內,而這可能會使香港獲得優勢。
全德健說,更多來自內地的資本、人力和技術將推動香港的發展。從外國投資到旅遊業,這座城市有時會被視為新加坡在各個方面的競爭對手。
全德健說:「中國將香港納入其中,可以利用這座城市的優勢,同時提供香港所欠缺的資源,比如科技創新。」他說:「新加坡將不得不注意這方面的競爭。」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