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根據顧問公司墨騰創投(Momentum Works)新發布的《東南亞咖啡》研究報告,東南亞目前每年在現代咖啡上花費34億美元。其中,新加坡市場雖在東南亞六國中最小,但每年消費額達2億8400萬美元,人均消費排名第一。
上述研究涉及的國家為新加坡、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
報告中的現代咖啡,主要指在現代咖啡店(包括咖啡連鎖店和精品咖啡館)銷售的咖啡,不包括速溶咖啡消費,或非現代零售形式如小販中心的咖啡攤、越南和菲律賓的路邊咖啡 攤,以及印尼的傳統warung kopi等。
根據報告,印尼和泰國是東南亞現代咖啡最大的兩個市場,年消費額分別是9億4700萬美元和8億零700萬美元。 越南排第三,年消費額為5億7200萬美元。
報告顯示,新加坡市場雖在東南亞6國中最小,也並非咖啡生產地,咖啡卻是許多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每年消費額達2億8400萬美元,人均消費在東南亞6國排名第一。
報告指出,長期以來,東南亞消費者習慣喝咖啡,不過大部分消費都由即溶咖啡和傳統沖泡咖啡所驅動。
「近年來,隨著區域人民購買力增長,消費者對價值更高、高品質的咖啡需求也隨之上揚。這使東南亞現代咖啡連鎖市場對投資者、企業家,以及擁有大型零售業務的企業集團 變得更具吸引力,許多當地和跨國連鎖店都尋求進入或擴大區域業務。」
上述研究報告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它是小市場,卻有30多家咖啡連鎖店,主要業者包括海外品牌星巴克、Coffee Bean和麥當勞的McCafe,以及新加坡本土的亞坤和土司工坊咖啡店
「由於市場參與者眾多,現代咖啡成長機會在於業者能否從其他零售業者手中搶占市場份額,說服消費者為每杯咖啡支付更多費用,以及在較小程度上增加輔助業務的收入。」
配合東南亞咖啡報告,墨騰創投也推出「星冰樂指數」。 該指數以紐約市星巴克的星冰樂價格為基準,以趣味方式衡量全球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可支配收入,藉此反映各大城市消費者的咖啡購買力。
新加坡的星冰樂指數為149,是東南亞最低的城市,也顯示新加坡消費者的咖啡購買力跟紐約市最接近。新加坡的星巴克店面有如紐約市般普遍,品牌定位相對不高端。
反觀東南亞地區指數最高的是越南的河內和胡志明市(233),星巴克等國際咖啡連鎖店滲透率較低,在當地定位更高端。
談到未來現代咖啡產業的走勢,報告指出,對於咖啡連鎖店業者來說,要在規模上建立持久的優勢,有三個簡單關鍵因素,一是有明確的品牌類別領導地位,二是利用科技和數據實現高效運營,最後是業者在店鋪選址方面,還要有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