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F1賽車究竟是利民還是擾民?(法新社)
有一種巨大的噪音,會讓人感到爽快。
很多新加坡人是在11年前第一次聽到這種神奇的聲音。當時F1賽車在島國初次登場,在街道飛馳而過的時候,強勁引擎帶來的咆哮聲,讓好些人聽後直呼很爽,甚至有點熱血澎湃。

法拉利跑車極速在路上划過時,只有最快的快門才能勉強捕捉到比較清晰的畫面。(法新社)
或許是初次體會,大家比較容易感動。
眾人的感動,加上經濟收益,F1賽事就一年又一年的辦下去。
F1賽事來到島國的初年,被包裝成一個國家盛會,宣傳活動鋪天蓋地,領導人努力介紹出錢出力聯辦賽事的意義,以爭取民眾的支持。
這個賽事在這裡熱了一兩年,後來逐漸退熱,見多就不怪了,隨之浮現儘是賽事的商業本質。
這個歐洲有錢有閒階級熱衷的玩意,是很燒錢的,兩三個晚上就燒了幾個億,因此入門票價格不菲,一張賣一兩百元到數千元不等。

買了票的觀眾必須隔著網格觀看賽車。(Terrence Tan面簿)
商業利益至上,主辦者的態度明確:非誠勿擾!買不起票的,不願買票的,請勿騷擾。
每年這個時候,在賽場的邊緣,在薛爾思橋上,主辦方搭建起各種視覺障礙,細密的塞住各個視覺的縫隙,以防有人免費偷看。(蟻粉們如果知道哪裡有個縫隙可以免費觀賽,敬請馬上告知!)
在本地媒體的平台上,在主辦方嚴格的規定下,每天只能免費播放短短几分鐘的賽情。
如果你對F1還有興趣,可以走到賽場邊緣,感受一下賽車呼嘯而過的那種震天動地的聲音,然後想像一下場內賽車的雄姿。
很多人看不到場內的精彩,倒是看得到場外的混亂。市區四處封路,巴士忙著改道,交通擁堵不堪。在那裡上班的,在那裡開店的,大都熱切的等待盛會的結束。

2016年的夜間賽事路線鳥瞰圖,許多市區里的道路都被封路和設置了路障。(新加坡F1賽事官網)
每年此時,媒體多半會問一問當局:這個活動是利民,還是擾民?
當局照例會釋放一串數字,今年就有這個:自2008年以來,F1賽事為新加坡帶來一共14億元的旅遊收益,而新加坡每年承擔的費用是1億多元。
當局算錢向來厲害,自然不會作虧本生意。不過,無論是利益還是代價,好些是無形的,計算不出來的。
譬如它對國家形象的影響,就很難計算,而實際上,政府當年引進F1賽事,一大目標便是要重新塑造新加坡的形象。

許多海外都是為了看F1夜間賽事才來到亞洲,當中有許多人都是第一次來新加坡。(路透社)
長久以來,西方媒體喜歡調侃新加坡,說我們乾淨得像一座消過毒的醫院,或者像個有死刑的迪士尼樂園。這不僅傷了我們的玻璃心,還妨礙我們成為國際名城的大計。
於是,我們陸續有了賭場,綜合娛樂勝地,F1賽事,以及巴黎癲馬艷舞團,一時聲色犬馬雲集,鄭重的自我顛覆一番,並且試圖說明的是:
那個有潔癖和古板的新加坡已成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個敢玩、會玩、很好玩的城市。
新加坡旅遊局帶頭宣傳,近來就有這麼一句口號:「為您定製新加坡的100種玩法」。
玩法100種,誰不動心?
然而,曾經一度,一些國人提出質疑:新加坡是不是越來越是為富人打造的樂園?
民眾有了這樣的懷疑,就不太好玩了,因為這牽扯出一堆貧富差距的問題。
所以,當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浪漫亮麗,而許多精彩的玩意又不是人人享受得到,一些民眾就會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生活缺欠了什麼。
由此產生的情緒和矛盾,容易衍生成政治問題,而且不是每年一串數字可以化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