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傍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公布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申請結果,共發放4張數字銀行牌照。
其中2張為全數字銀行牌照(Digital Full Bank,DFB),2張為批發數字銀行牌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DWB)。
新加坡全數字銀行牌照獲得者為:由Grab與新電信(Singtel)組成的財團,以及冬海集團(SEA);
新批發數字銀行牌照獲得者為:由中國綠地金融(Greenland Financial)與香港聯易融數字科技(Linklogis Hong Kong)、北京中合供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組成的財團,以及中國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AntGroup)。
預計數字銀行將於2022年起在新加坡投入運營。

這份牌照含金量如何,這四家機構又憑藉什麼從一眾申請者中殺出重圍?
此牌照一出又會對新加坡和整個東南亞電子支付和數字銀行領域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01. 這張牌照的含金量有多大?
我們注意到這次MAS發放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數字銀行牌照,這兩種牌照含金量分別如何?
具體來說,全面數字銀行牌照和批發數字銀行牌照的申請門檻,和摘牌後能開展的業務都大不相同。

全面數字銀行牌照的申請門檻比批發數字銀行高得多。
全面數字銀行可提供全面銀行服務,包括為零售客戶提供存款服務。但是它的本金至少需要15億新幣,同時也需要本地傳統銀行一樣,符合金管局各項資金流動性要求。
且 MAS 只考慮將業務以新加坡為核心,或者實際業務控制人為新加坡人,以及總部所在地為新加坡的企業。
外國企業如果要申請全面銀行牌照,則需與新加坡當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並且合資公司需要滿足總部在新加坡,和控制權為新加坡人的要求。

而批發數字銀行資本門檻則只有1億新幣,只要有公司註冊地在新加坡即可。
而在開展業務的層面,拿到全面數字銀行牌照的公司能開展的業務既可以服務 C 端,也可以服務 B端。
但是批發數字銀行牌照只能面向 B 端開展業務。

中小企業是新加坡銀行市場的主要客戶。
2011年,新加坡調整了對中小企業的定義,中小企業為年營業額不超過1億新元(約7225萬美元),雇員人數不超過200人的企業。作為新加坡經濟的骨幹,中小企業占其全國企業數量的99%, GDP 貢獻占新加坡 GDP 的近一半。
但是,銀行通常會因為信用問題,避開對未經審計或者不能提供抵押物的中小型企業放貸。
對於中小企業的短期貸款業務(一般不超過一年),銀行出於風險和成本的考量,一般也不會進行涉及。另外,中小企業在銀行獲得的貸款額度也會比在 P2P 等借貸平台低。
而不管是拿到全面數字銀行牌照,還是批發數字銀行牌照,都能服務於 B 端的中小企業。
申請者很有可能看上了廣大中小企業難於獲得貸款的業務缺口。日益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千禧一代,也是數字銀行面向的主力客群。

亞洲的年輕人在消費上,更看重移動性、便利性以及數字化。
並且,他們對當下標準的銀行服務滿意度較低,對銀行服務的期待和銀行所能提供的服務差距較大。
所以如何改善服務,進行數字化轉型,滿足年輕人的需求,成為亞洲零售銀行要做的主要轉變之一。

中國大陸早在四五年前,就做出了數字銀行的嘗試。
領跑者是具有雄厚技術實力的網際網路公司,包括騰訊投資的微眾銀行、螞蟻金服為股東的浙江網商銀行等,都是數字銀行業務的典型。
除此之外,日本和韓國已經有數字銀行的存在,中國台灣也在去年發出了首張數字銀行牌照。
繼新加坡之後,馬來西亞也在上個月宣布,將在未來擬發放5張數字銀行牌照。

02. 4家「摘牌者」都是何背景?
此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本次將頒發最多兩個全數字銀行牌照,和最多三個批發數字銀行牌照。
當時,新加坡金管局共收到21份申請,其中,14份申請進入了下一階段評估。
申請者中不乏雷蛇和AMTD等巨頭。但成功拿到牌照的這四家申請方,都直接或間接和中國資本有關聯,特別是獲得批發數字銀行牌照的兩方全部為中資背景。
在獲得總計兩張全面數字銀行執照的企業中,新電信是新加坡最大的國有企業之一,也是新加坡主要的電信服務提供商。
Grab是一家立足東南亞市場的出行平台,近年來服務範圍已經廣泛涉及送餐服務、電子支付等。其背後有中國滴滴和軟銀投資20億美金。
冬海集團則是一家新加坡本土的網際網路公司,業務範圍涉及移動支付、遊戲和電子商務。騰訊控股既是其股東(持股25.6%),也是其合作夥伴。

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金管局還頒發了兩張批發數碼銀行執照。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集團以及中國綠地集團旗下的綠地金融聯合香港聯易融數字科技和北京中合供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組成的聯合財團各拿下一張。

據新電信表示,新的數字銀行公司將專注於為個人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服務。沒有時間理財的年輕專業人士(PMET),收入波動的兼職工人,以及融資渠道有限的微型或中小型企業都是新公司的目標客戶。
新的數字銀行公司有望在2021年底之前在產品、數據、技術、風險、財務和合規性等領域招聘約200個職位。
這將為新加坡人創造更多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工作機會。公司有望在2022年初正式推出數字銀行。
這一業務也是Grab金融業務(Financial Group)以及新電信的移動金融業務的進一步延伸,它將利用兩家公司的綜合經驗,在高度監管的環境中建立成功的區域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在支付、保險、貸款和投資方面提供數字金融服務。

除了Grab和新電信財團,第二張全面數字銀行牌照獲得者是冬海集團(Sea)。
相比於前者,這家公司在新加坡相對低調,但實力不容小覷。
冬海集團是目前市值最大的新加坡公司,市值約970億美元(1290億新元)。
SEALimited(SE.US)成立於2009年5月,2017年上市,集團旗下有電子商務平台蝦皮(Shopee)、電子遊戲平台Garena,以及數碼金融服務網絡SeaMoney。

其中,SeaMoney通過優先獲取Garena與Shopee的用戶快速的提高用戶數量以及總付費金額。
其次,該運營模式有助於提升用戶粘性以及讓SEA更加完善的成為東南亞整體電子業務解決方案。
如今獲得了全面數字銀行牌照,必然對SeaMoney的業務會有巨大的加成。
冬海集團表示,它成立的數字銀行會透過集團旗下平台了解用戶需求。集團董事長及聯合創始人李小冬說:「冬海的使命是要通過科技改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Sea在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頒發的全面數字銀行牌照的消息出爐後,股價應聲上漲,股價已飆升破200美元。

另外兩家獲得批發數字銀行牌照的均為中國公司和財團。
在國內經歷暫緩上市失落的螞蟻集團在新加坡取得了好消息。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的到手將進一步幫助螞蟻集團實現更大的東南亞支付版圖。
其實,螞蟻集團早從2015年起就尋找海外合作夥伴以打造本地版「支付寶」。
先後投資菲律賓金融科技企業Mynt、泰國支付公司Ascend Money、越南電子錢包公司eMonkey和印尼電子錢包Dana等。
今年5月,螞蟻集團宣布與緬甸移動金融公司Wave Money達成戰略合作,螞蟻金服將出資7350萬美元成為Wave Money的非控股股東。

而最出乎意料的當屬中國綠地金融財團。
其中包括中國國企房地產開發商綠地集團的投資部門綠地金融、供應鏈金融公司聯易融數字科技集團和北京中合供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
綠地金融由上海政府協助出函,三方公司在國內本身有業務合作,其中聯易融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未來將負責數字銀行的後台運作系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MAS原計劃發放3張批發數字銀行牌照。但是根據這次的公布結果,它暫緩了發放第三張數字批發銀行牌照。
MAS表示,在批發數字銀行牌照所需的標準方面,兩家成功競標者被評估為「明顯更強」,將進一步審查是否在未來發放更多的此類牌照。
這也就意味著在剩下的牌照申請者中,還沒有跟中國的螞蟻集團以及綠地金融財團一樣實力雄厚,符合MAS標準的競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