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穿戴技術可檢測病人體徵數據 近日,新加坡研發出新的穿戴技術,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讓醫護人員實時監測2019冠狀病毒病人的各種體徵數據。這套系統主要通過病人佩戴在手腕上的探測器,實時監測病人的體溫、血液中的氧氣水平、心跳、脈搏和呼吸情況等,把數據上載到雲端,讓醫護人員通過電腦或手機實時監測病人的情況。一旦病人的情況出現變化,系統也會發出警訊,通知醫護人員。目前,衛生部也在位於博覽中心的社區護理設施和多個拭子測試隔離設施使用這套系統,監督病人的情況。

(圖:來源自網絡)
八名內政團隊人員在執勤時感染2019冠狀病毒
據了解,所有患者已經痊癒。
內政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內政部的國慶敬禮儀式上,說明內政團隊人員在對抗冠病方面扮演的角色,比如一些人負責追蹤確診病例接觸者的工作,也有人為患者進行冠病檢測。
尚穆根說,八名內政團隊人員受到感染。抗疫工作已經進行好幾個月,而內政團隊人員和家人在身體和精神上都受到影響。不過,他們仍然堅持下去。

(圖:來源自網絡)
第三波輸入型疫情不容忽視
在過去一個月內,新加坡輸入病例總數達到100例以上,占新加坡輸入病例總數的15.5%。截至周二,新加坡共確認了688例Covid-19輸入病例。早前一段時間內,新加坡旅行限制變嚴格之後,每天輸入的病例數已降至零。
但是,隨著 6月19日新加坡進入第二階段,新加坡解除部分旅行限制之後,更多的長期通行證持有人被允許能夠返回新加坡,新加坡的輸入病例逐漸增加。
新加坡國立大學 Saw Swee Hock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副院長亞歷克斯·庫克(Alex Cook)副教授表示,自一月份第一波來自武漢的輸入病例和三月份第二波來自歐美國家的輸入病例之後,目前新加坡正經歷著第三波比較密集的輸入病例。
他說,從第二波輸入病例中總結到的經驗是,隔離是消除輸入病例造成二次傳播最有效的方法。只要我們繼續使入境者與社區人群隔離,那麼就不用太擔心會引發社區傳播。
一些專家早些時候曾說過,由於病毒載量低,被感染的人在感染的早期階段檢測結果可能呈陰性。
目前,新加坡會對所有入境的旅客進行新冠檢測,對檢測到的所有確診病例進行集中隔離,對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旅客,當局會嚴格監控其未來14天的行程,任何基於家庭的隔離制度也需要嚴格執行,確保不會引發社區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