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茂橋工業園一帶去年12月2日發生意外,26歲維修工程師在修理注塑機時遭脫落的模用板砸死。
曾是新加坡年紀最小的骨髓捐獻者的一名維修工程師,在修理注塑機時遭脫落的模用板砸死。
驗屍庭研訊揭露他從未接受過修理該型號機器的訓練,因此沒在開始維修前裝好安全木塊,驗屍官最終將事件裁定為不幸的工作意外。
《聯合晚報》報道,死者施良(26歲)曾是新加坡年紀最小的骨髓捐獻者,他在15個月大時將骨髓捐給患有急性白血病的3歲半姐姐。
這起意外去年12月2日早上11時左右,在宏茂橋工業園內的Meiban Micro私人有限公司工廠內發生。
施良當時是Arburg私人有限公司的維修工程師,案發時他與另一名同事被派遣到工廠維修一台注塑機(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根據調查,死者在2018年加入公司後,到過德國總部學習如何維修公司出售的注塑機。
由於新加坡的客戶普遍購買橫向式注塑機,公司沒有特地訓練新加坡的工程師如何維修直立式注塑機。兩種注塑機的內部零件相同,但直立式注塑機的模用板(platen)懸掛在工作平台上方,工程師將機器拆開前必須用安全木塊頂住模用板。
案發當天,死者和同事攜帶工具及安全木塊到Meiban Micro維修漏油的注塑機,但兩人都沒有太多修理直立式注塑機的經驗,死者更是只在去年3月修理過一次這類注塑機。他們維修前不知何故沒把安全木塊裝好,以致死者把頭伸進機器拆開零件時,頭部被脫落的模用板砸中。
事故發生後,死者的同事及工廠員工都抬不起模用板,等到民防部隊人員到場後才順利將死者救出,但為時已晚,救護人員宣布他當場重傷身亡。
法醫:死於頭頸嚴重傷勢
根據法醫報告,施良死於頭部及頸部的嚴重傷勢。
人力部在調查中發現,Arburg也沒在風險評估中清楚列明要提醒工程師在維修前放置安全木塊。公司目前已提供所有維修工程師修理直立式注塑機的訓練,並改變作業程序,要求工程師開始維修前在機器上掛上牌子,自我提醒要裝上安全木塊。
死者父親前天(6月16日)下午在庭上旁聽。他離開時表示不願多談,只說將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死者15個月大時 捐骨髓給3歲姐續命
26多年前,死者在15個月大時捐出骨髓,為當時3歲半的姐姐續命。
《聯合早報》1996年11月報道,施良15月大時是年齡最小的捐獻者,當時3歲半的姐姐則是成功接受骨髓移植年齡最小的病人。
施良的父親施先生當年受訪時說,太太在女兒三歲左右發現她臉色異常蒼白,而且身體非常虛弱,於是便帶她給兒科醫生檢查。結果醫院證實,女兒患上了急性白血病。
後來,醫生說女兒只有50%生存機會,接受骨髓移植的話,生存機會會更高,施先生一家於是全家到醫院檢查。檢驗後發現,施良的骨髓完全與姐姐的相配。
但施先生夫婦倆經過一個星期的反覆思慮後,才決定讓兩個孩子進行手術。「畢竟施良只有15個月大。周圍一些親友也覺得不該讓他年紀這麼小就受苦。」
由於施良太小,醫生必須分兩次抽出他的骨髓,才能為他姐姐進行移植手術。手術後,施良的姐姐情況非常穩定。施先生說,兒子雖得承受一些折磨,卻挽回了姐姐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