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打社區導覽活動的「我的社區節」今年步入第三個年頭。主辦當局今年共推出64項實體活動,希望能吸引超過兩萬名公眾參與。 「我的社區節」由非營利民間組織「我的社區」主辦,並獲得新加坡旅遊局支持。今年的活動從下個月5日開始舉行到21日。
主打社區導覽活動的「我的社區節」今年步入第三個年頭,主辦當局今年共推出64項實體活動,希望能吸引超過兩萬名公眾參與。
"我的社區」聯合創辦人郭俐勇指出,今年的活動以「我的家園」為主題,並首次以完全實體的形式讓公眾參與。
「我的社區」聯合創辦人郭俐勇說:「這兩年我們很多人都在自己的家做工,希望大家可以走出戶外,看看我們新加坡的社區,跟我們的auntie,uncle聊聊天,所以我們今年有三個文化村,希望新加坡人可以更了解自己對家的概念是什麼。」
除了戶外活動之外,主辦單位也安排了讓參與者走進別人家中品嘗他鄉美食的「三菜一湯」活動,以及讓公眾學會修復家中物品的「我的修理工人」工作坊。
教導人們如何修復破損瓷器的導師黃惠儀分享了她成立這個工作坊背後的故事。
教導人們如何修復破損瓷器的導師黃惠儀說:「五年前,由於憂鬱症,我就想用藝術來舒緩我的情緒,所以在工作坊其實很鼓勵大家靜下心來參加我的工作坊,在修復這些物品的同時,我們也修復自己的靈魂。」
另一名導師徐嘉汐說,不少人都會把自己的「臭臭」抱枕等送來修補,每個月平均會收到大約50件物品。
導師徐嘉汐說:「破到很厲害,我們可能要有花費8到10個鐘頭來處理,那個玩具進來的時候,它的布料是很薄很脆弱,整個都要換掉那種,所以我就用一件T-shirt重做它的形狀,其實真的蠻累的。」
此外,公眾也可以參與導覽活動,了解本屆「我的社區節」三個文化村 - 也就是樟宜村、亞歷山大村和牛車水的特色店家和不同社區的風土民情。
在樟宜村開業22年的雅各餐廳就是參與計劃的店家之一,老闆娘楊楚兮表示,以往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品嘗他們的招牌「燉牛尾」、「義大利千層面」等風味美食,但冠病疫情暴發後,這一帶相當冷清,希望計劃能協助帶動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