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應對更多人潮,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通過科技設立多項措施,協助公眾順利安全通關。
移民與關卡局在文告中指出,當局在今年的工作計劃研討會中,總結這兩年的抗疫經驗,並提到他們如何確保邊境安全以及為邊境重開所做的準備。
文告提到,自疫情暴發後,當局開展多項措施,助旅客安全順利通關,這些措施包括在電子入境卡里添加疫苗接種證明,在海陸空通關時設立臉部和指紋識別系統。
當局也在今年3月針對短期探訪者推出電子通行證,以代替傳統的護照蓋章,並在兀蘭關卡的巴士大廳設立28個自動閘門,同時也在大士和兀蘭關卡成立車輛櫃檯,讓沒有載乘客的車主能快速通關。
當局也將完善通關係統,預計自明年起讓旅客更安全和便捷的通關。例如,本地居民通關時無需出示護照,外國旅客也可利用自動閘門出入境。當局也將在樟宜機場設立特殊輔助通道(Special Assistance Lanes),讓行動困難以及帶著老人和小孩的旅客自動通關。
貨運方面,當局也利用人工智慧掃描貨物,協助發現可疑包裹。
為了讓公眾辦事更方便,當局近期也推出了MyICA手機應用,公眾無需親自到辦事大廳就可拿到相關文件。當局預計在今年底推出電子版的出生和死亡證明,以及學生和長期探訪證。
利用科技,培養更多人才。
隨著當局向數碼化轉型,工作人員也將面臨更複雜的情況,當局也利用眼部追蹤應用、AR技術和虛擬訓練系統等科技打造智能課堂,開展更有效的訓練,也利用演習和訓練,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預計截至明年底將有超過5000人得到培訓。
另外,前線人員也將穿全新的長短袖制服,方便他們呼吸和伸展,以及佩帶裝備。
疫情期間,1300個家庭在移民與關卡局的幫助下團聚。
防疫措施也讓許多公眾分隔新馬兩地,在移民與關卡局的幫助下,1300個家庭得以在兩年的疫情期間跨國團聚。他們大多是孕婦、老人和小孩。
另外,當局也調整長期探訪證的申請流程,讓旅居在國外的申請者無需在新加坡就能申請該簽證。
兀蘭關卡在去年11月也開放了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TL),讓更多人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