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因收緊貨幣政策對抗通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2022/2023財年蒙受308億新元凈虧損,比上財年的74億新元凈虧損進一步擴大,寫下歷來最大虧損。
大約70%或214億新元的凈虧損,主要是由新元走強產生負面的貨幣兌換效應所致。新元走強,意味著外幣投資轉換為新元的價值
另外30%的虧損,是因為金管局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吸收銀行系統的多餘流動資金,從而帶來的利息開支。

金管局在2022/2023財年3次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壓力。
金管局今日發布截至今年3月底的最新財年報告時指出,市場環境嚴峻,債券和股市表現疲弱,金管局獲得小額投資收益6億新元,但這被負面的貨幣兌換效應以及國內公開市場操作的利息開支所抵消。
金管局在該財年3次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壓力。這導致新元兌官方外匯儲備(簡稱OFR)的貨幣升值,如歐元、日圓、英鎊和美元。
該局局長孟文能在記者會上指出,負面的貨幣兌換效應不需要擔憂,試圖避免這個負面效應是沒有意義的。
他指出,衡量金管局財務表現的恰當標準不是貨幣兌換效應,也不是利息開支,而是投資表現。
儘管蒙受虧損,金管局的官方外匯儲備保持強勁,並把1910億新元的多餘外匯儲備轉交給政府。
此外,該局強調,虧損不會影響政府動用金管局投資於凈資產高達50%的預期長期實際回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