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很多地標建築,網友們都親切地以食物命名。
如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大家都叫「大榴槤」;南洋理工大學教學中心,大家稱為「小籠包」
吃貨眼中的新加坡,什麼地標建築都可以跟食物聯繫在一起。網友們腦洞大開,看了這些圖,相似度可以說有九成了。

濱海藝術中心——榴槤
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位於濱海灣且靠近新加坡河出海口,是新加坡的表演藝術中心。它的建築外觀酷似新加坡人最愛的一種熱帶水果,本地人親切地把這座藝術殿堂稱為——「榴槤」。

看一下榴槤本蓮,不能說是毫無關係,簡直是一模一樣了。

夜幕降臨,大「榴槤」亮起了燈,與河中倒影交相輝映,更像一顆熟透了的「貓山王」。

濱海藝術中心設有 1600 個座位的音樂廳和 2000 個座位的劇院,以及多個較私密的小型表演廳;曾有多項備受國際矚目的演出與活動在這裡舉行,其中包括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演出。

濱海藝術中心的多個場地還經常有音樂、舞蹈和戲劇等不售票表演,免費開放讓公眾觀賞。
藝術科學博物館——柚子
濱海灣一帶不僅是新加坡最繁華的地方,各種必打卡的地標建築也多集中在這一代。藝術中心不遠處,就是大名鼎鼎的藝術科學博物館(Art Science Museum)。

Art Science Musuem在金沙購物中心旁邊,作為新加坡獨一無二的藝術科學博物館,它不僅舉辦許多高質量的展,連外觀也獨樹一幟。各位看官評評理,說它像一顆剝了皮的柚子,一點也不過分吧?

南洋理工——小籠包
作為新加坡的頂尖學府,南洋理工大學不僅學術水平世界一流,連它的教學樓,也那麼的獨樹一幟。

南大的這棟特色建築,每天都吸引了許多遊客和旅行團前來拍照打卡。大家親切地稱呼它為「小籠包」。

(圖源:攝圖網)
「小籠包」的真實身份是南洋理工大學的教學中心,主要功能是為學生提供自習和交流的空間,是一座供全校師生使用的多功能建築。
夜色下的「小籠包」看上去讓人更有食慾。同情南大學子一秒鐘,他們的體重管理還好嗎?

如果說以上三個是耳熟能詳的「美食版」新加坡地標,那麼下面這幾個多少有些小眾了~
濱海灣花園--筍粿
濱海灣花園的穹頂建築,宛如阿凡達的夢幻世界!

但吃貨眼中,它就是那道淋上醬汁的筍粿啊!

國家體育館--嘟嘟糕
由丹下健三設計的新加坡國家體育館,耗資9000萬新幣,容納55000觀眾,是頂尖賽事和演唱會的主場!

吃貨們看了直呼:這不就是俯瞰視角下的『嘟嘟糕』嗎?」

南洋小學 ——九層糕
由Studio505設計的南洋小學,繽紛多彩的顏色創建了與單一色彩截然不同的印象,建築初衷是希望這個公共空間能展示活動、自由思想,並未孩子帶來喜悅和興奮。

在吃貨眼中,這五彩斑斕的『彩虹校舍』是孩子們繽紛的童年,也是吃貨眼中的九層糕...

濱海灣花園——毛蚶
它就是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

這個空中俯拍圖,像不像一種貝殼?

沒錯!就是南方人愛吃的毛蚶。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真是腦洞大開啊.....
除了地標建築像美食,新加坡人還把地標做成了美食,比如這個:

(圖片來源:小紅書網友@鯨魚西西)
這個粉粉嫩嫩的魚尾獅冰淇淋,看著就必須來一根!
新加坡還有哪些好玩的建築?
當然,新加坡好看好玩的建築太多了,不都是跟美食相關的。比如下面這個看上去殺氣騰騰的「刀片樓」。

「刀片樓」實際上是1990年建成的「新門廣場」,由貝聿銘操刀設計。因為大樓的稜角銳利,尖角角度約為40度,一向被戲稱為「刀片樓」。
傳說這兩座大廈建立的時候,四周圍還沒有開發起來,比較荒涼。把大廈設計成刀鋒,能鎮得住氣場,讓這裡以後的開發和建設更順暢。是不是真的當然無法考究,但是這附近確實也在刀片樓落成後逐漸發展建設起來了。
還有這個翠城新景The Interlace,仿佛用31幢房子搭成的巨型積木!

有人說它像積木,有人說它像魔方。

大家覺得它更像什麼?
AW、LEO丨編輯
LEO丨編審
網絡資源整理丨來源
網絡資源整理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