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組屋區樹洞築巢引大批公眾圍觀 攝影愛好者:應避免對鳥兒造成影響

本地品種貓頭鷹罕見地在組屋區樹洞築巢,引來大批鳥類攝影愛好者和公眾前來圍觀拍照。(圖:Facebook/BICA-Birds , Insects n Creatures of Asia/沈欣穎)
本地品種貓頭鷹罕見地在組屋區樹洞築巢,引來大批鳥類攝影愛好者和公眾前來圍觀拍照。然而,不斷增加的圍觀群眾數量也引來擔憂,大自然攝影愛好者和關愛動物研究協會促請大眾保持安全距離,不要對鳥兒造成影響。
《8視界新聞網》早前報道,直落布蘭雅坡(Telok Blangah Rise)組屋區、靠近巴士站的大樹日前發現該領角鴞(Sunda Scops Owlets)品種貓頭鷹築巢。記者上周一(6日)到現場觀察時,因人數眾多,有人甚至站在馬路中央的分界堤上,導致警方到場維持秩序。那天后,也有越來越多人到那裡看貓頭鷹。
據悉,國家公園局於前天(7日)在貓頭鷹築巢的樹周圍拉起了封鎖線,避免前來的公眾不能太靠近貓頭鷹的所在地。
攝影愛好者:奇景難得一見 但不要影響貓頭鷹健康成長
社交媒體Facebook群組「BICA-Birds , Insects n Creatures of Asia」管理員高健擁有十多年鳥類拍攝經驗,他昨天(8日)接受《8視界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對於任何自然和攝影愛好者,貓頭鷹在組屋區樹洞築巢的情況非常特殊,但是,在拍攝之餘也要確保不打擾貓頭鷹。
「太多人觀看確實會給貓頭鷹造成一定困擾。到訪的公眾應該儘量站遠一點,不要開閃光燈,降低噪音。這些都是我們身為鳥類攝影愛好者約定俗成、會遵守的規則。」
他也指出,貓頭鷹選擇在巴士站附近的樹築巢,令人意想不到。在城市化的環境中,人類和自然還能和諧共處的狀態,是我國所獨有的,令他感到非常驕傲。
「我看到貓頭鷹抓了老鼠、蟑螂等當食物,感覺它們真的融入到新加坡的生態環境。希望日後有更多類似的珍貴情況發生。「
他也說,群組也希望呼籲攝影者,把自然保護和不打擾動物生存空間和環境,放在首位。
其他攝影愛好者則透露,大多數靠近樹洞拍照的都是使用手機,對此景感到好奇的路人,並非都是攝影愛好者。
關愛動物研究協會:大批公眾影響貓頭鷹引導幼鳥的能力
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聯合執行長卡萊(Kalai Vanan)受訪時則指出,當小貓頭鷹羽翼豐滿並開始學飛時,公眾的存在會影響貓頭鷹父母的引導和教導能力。
另外,他也分享,貓頭鷹是「害羞的動物,非常容易感受到壓力;數百個攝像機鏡頭和眼睛盯著貓頭鷹,肯定會給它們造成壓力 」。
卡萊強調,好的照片不需要以犧牲動物的福祉為代價。
《8視界新聞網》也針對多人圍觀的情況聯繫公園局,以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