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US短暫培訓結束後,我們一行人去了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對館中的英語館藏資料艷羨不已。如果說這次新加坡之行,想帶點什麼回去的話,應該就是圖書館了吧?在上海,想要找到英語兒童資料那麼豐富的地方很困難。曾經在某區知名兒童圖書館借書,英語書數量少,而且熱門書基本借不到。我也曾帶女兒在很小的英文圖書館辦卡,書籍種類不多,價格卻不斐。於是最後還是回到自己在家營造英文圖書館的做法,要是屯書這樣的基礎工作能夠由政府支持該多幸福。

當然有人會說新加坡是英語國家啊,但同樣的,中文在新加坡圖書館裡也有不少館藏。而且在華人聚居區,還有專門的中文書店,使人強烈感受到文化在此地的兼容性。
其實,英語能力的提高並不主要在課堂,差距正是在課外閱讀的積累啊。我心裡暗暗盤算著,有機會帶孩子來這裡住久一點,好好享受圖書館的英文資源。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內漂亮的兒童圖書館
逛完圖書館,我們又去了最大的教育類書店——大眾書局,位於國家圖書館隔壁的百勝樓。老師嘛,對教材啦,輔導書啦,總是感興趣的。於是衝進去取經了,然後跌進去就出不來了

上午進去,一直逛到下午4點才出來,烏節路都沒時間好好逛了……

新加坡最大的教育類書籍商店
為了家中那位小朋友,我先衝去觀賞學前部分的英文書籍和練習冊,發現難度上並沒有和上海有明顯差異。畢竟現在淘寶方便了,能夠淘到很多美國原版的優秀教材和練習冊,新加坡這裡的也像是引進英美國家的。
而進入小學階段,英語要求就明顯和國內拉開差距了,英語細分的種類很多(聽力口語、語法、詞彙、閱讀理解、缺詞填空,寫作、詞性轉換),感覺像健身一樣,一天7天,可以練的部位都不一樣!
由於這兩天,兩位英語老師給我們上了寫作課,我對小學生寫作資料比較感興趣,於是發現書店裡關於寫作主題的種類非常豐富。

大眾書局可以買到當地的教材教輔
國外教材對寫作的指導極其細緻,反觀目前我國小學課內要求,到畢業時也僅停留在5~6句話的寫話階段。而在我接觸到的原版教材中,幼兒階段就開始寫幾句話了。(經過詳細指導,對孩子來說,不難做到)。
小學黃金5年如果就只達到寫5~6句話的目標,對老師來說,是輕鬆了。但對未來可能要出國,或立志成為面向世界的公民,這點寫作水平就遠遠不夠。
來到新加坡,面對琳琅滿目的作文書真的會有選擇困難症。有範文類,有針對各種文體寫法的,有針對各種詞性在文中的用法的,有聚焦某一種寫作形式的(如情景寫作),有專向突破的(文章整體框架),有細緻潤色的......可以說, 這種細緻程度在國內書店裡我沒有見過。無奈擔心回去託運行李超重太多,不敢買很多,其實這裡的原版書有些折扣打下來很划算。

糾結了半天最後買的書
逛完大眾書局底層的教材和熱門教輔,花去不少時間,到樓上逛一圈,發現琳琅滿目的繪本、分級讀物,令人讚嘆。這些書同樣按讀者程度做了分類。
在early learning寶寶讀書階段,和國內媽媽手裡的那些書並沒有很大差異。而從早期閱讀者(Early Reader)過渡到中級閱讀者(Intermediate Reader)後,差距開始拉大。新加坡當地的書基本已進入章節書了,而且品種相當豐富,這時候的學習者(大約在小學中年級以後)開始形成英語思維,並能用英語學習、思考問題了。而國內小學生普遍從三四年級以後,學業負擔開始增加,英語地位受到擠壓,尤其是公立學校,小學英語地位更加式微。而雙語類學校同樣會面臨時間、精力上的雙重挑戰。

也就是說,在小學中年級以前,英語啟蒙做得好的家庭,或許可把孩子的英語培養到類似母語的程度,也就是傳說中的「原版娃」,在低級別階段或許能跟美國同齡孩子保持同步,但是作為母語和作為第二語言,進步的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要同時把兩種語言推進到同樣的高度仍然不容易。即使開始似乎能培養成原版娃,可是又能原版幾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