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園林
每天早晨6:00至晚上10:00
這兒是園藝愛好者、喜歡動手種植或修剪花草者的天堂,集娛樂、教育、研究和零售於一體,致力於打造一站式園藝綜合體驗。園藝園林全年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也可以就是純粹地享受自然界之美,或與孩子一起參加趣味親子活動。園藝園林占地 23 公頃,園中景點眾多,包括蝴蝶花園 (Butterfly Garden)、休閒角落 (Lifestyle Corner) 和錦繡小徑 (Floral Walk)。身在園藝園林,遠離新加坡的城市喧囂,沉醉於四周的寧靜之中。最妙的是,還能漫步欣賞附近南部山脊 (Southern Ridges) 的其他美景,例如花柏山公園 (Mount Faber Park)、直落布蘭雅山公園 (Telok Blangah Hill Park)、肯特崗公園 (Kent Ridge Park) 和拉柏多自然保護區(Labrador Nature Reserve)。
~牛車水 (Chinatown)
牛車水原是新加坡華人移民聚居的地方,而今,歷史悠久的寺廟、老字號中藥鋪,與新潮酒吧和生活時尚店鋪交錯而立,新舊交融並存的獨特風味,讓海外遊客和本地人都流連忘返。新加坡的幾處歷史最悠久的宗教朝聖地就坐落在牛車水的中心地帶;走進這些古老寺廟,深刻地體會新加坡源遠流長而豐富多彩的多元種族文化。
餐廳推薦:1.牛車水美食街 (Chinatown Food Street) ,這裡為來訪的饕客薈萃了人們鍾愛的各色小販美食,從炒粿條、沙爹(烤肉串)到烤鴨和南印度咖喱,不一而足。2.鰻滿鰻魚日式料理專賣店 (Man Man Japanese UnagiRestaurant),這家館子位於恭錫路,是一家獲得米其林超值美食 (Bib Gourmand) 推介的餐館。店內最好的座位就在廚房之前,大廚身手一覽無遺。3.「超好面」 (A Noodle Story),這家創新麵食檔就開在廈門街熟食中心 (Amoy Street Food Centre),賣點是為日式拉麵注入本地風味,作出獨具一格的 「新加坡拉麵」,使超好面兩度入選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美食榜 (Michelin Bib Gourmand)。4.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 (Chinatown Complex Market & Food Centre)、牛車水美食街(Chinatown Food Street) 或麥士威熟食中心 (Maxwell Food Centre),開放式餐飲區匯聚許多小食攤,香氣鑊氣人氣在空氣里交織著,必嘗的經典美食:海南雞飯( 麥士威熟食中心的天天海南雞飯)、蚝煎(牛車水美食街的加東加記蚝煎)、和叻沙laksa。



5.味香園甜品從一家老字號中式糖水店發展成連鎖甜品屋品牌,招牌甜品包括傳統甜點的冰糖燕窩和芋泥,還有新式甜品榴槤麻糬和源自台灣的冰品雪花冰 (有荔枝和綠茶等多種口味) 等眾多冷熱甜點。6.大華餐館 (Majestic Restaurant) 的老闆是獲獎無數的名廚楊彬源 (Yong Bing Ngen),擅長在傳統粵菜里注入巧思,創造出新舊中西合璧的創意料理,如拿手的姜蔥波士頓龍蝦燜面和甜點冰火榴槤。7.八道館 (Chinatown Seafood Restaurant) 辣椒螃蟹、黑胡椒螃蟹、麥片蝦等。8.法式可麗餅 (Crepes) 愛好者可以在 TheDaily Roundup 咖啡館泡上一整天。9. Potato Head Folk 牛車水地標舊建築改建而成的四層樓餐飲場所,先到 Three Buns Kitchen 享用多汁可口的漢堡,再到天台酒吧一邊品嘗濃烈雞尾酒,一邊欣賞令人陶醉的城市天際線。


~天福宮
早上7:30至下午5:30
早期的華人移民為感謝媽祖保佑他們順利遠渡波濤洶湧的南中國海,都會到天福宮酬謝神恩。這座寺廟甚至引起了清朝光緒皇帝的注意,光緒皇帝在 1907 年還親自題字寫了「波靖南溟」匾牌 (意為「南海風平浪靜」)贈予天福宮。這塊匾牌目前在國家博物館永久展出。天福宮的建築設計彰顯中國南方的傳統建築風格。雕樑畫棟、龍鳳神靈雕像和屋脊上的彩色碎陶瓷裝飾均為福建的裝飾風格,十分醒目。令人驚嘆的是,天福宮的原始結構中並未使用任何釘子。目前,天福宮已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
~佛牙寺龍華院
上午7:00至晚上7:00
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建於 2007 年,地處牛車水,雖然建成時間不久,但內飾設計精妙,展示的佛教藝術和歷史豐富多彩,生動講述了數百年前的文化故事。寺廟的名稱源自佛教徒心目中佛陀留下的犬齒,人們在佛陀火葬之地印度拘屍那伽城發現此物,並一直供奉展示。位於寺廟三樓的佛教文化博物館收藏著各式各樣珍貴的佛教文物,例如骨頭和舌頭聖物,聖光殿 (Sacred Light Hall) 位於四樓,陳列著寺廟的鎮廟之寶。佛牙舍利被安置於重 3500 公斤的巨大佛塔之中,該塔由 320 公斤黃金製成,其中 234 公斤黃金來自於信徒的捐贈。遊客只能從公共觀賞區膜拜觀賞佛牙舍利,只有僧侶才能進入佛牙舍利間。遊客免費參觀寺廟,每周推出的導覽項目也不收費。寺廟的導遊自願者免費講解,每次導遊大約持續 2 個小時,領略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的不同樓層和寶殿。百龍寶殿 (Hundred Dragons Hall) 供奉著百尊佛像,而萬物智慧殿 (Universal Wisdom Hall) 陳列展示了手工精緻的菩薩工藝品。

~新加坡城市展覽館
周一至周六:上午9:00至下午5:00
縱觀全球,鮮有城市能在短短 50 年內從落後的漁村蛻變成第一世界的國際大都市。新加坡完成了這一壯舉,一座座摩天大廈和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勾繪出獨特的城市天際美景,實現了令世人驚羨的華麗蛻變。新加坡城市展覽館用上下三層樓的 10 個主題區,和 50 多個視聽和互動展覽,記載了新加坡的規劃挑戰和付出的努力。館內一大亮點是龐大的建築模型,利用聲光效果栩栩如生地展示市中心全景。另外一個亮點是270度環繞劇場,展現新加坡從日出而作到日落而息的生活景象。
~詹美回教堂
詹美回教堂的正門和宣禮塔十分有特色,因在牛車水這個華人聚集區占據顯著位置,這座回教堂在周邊環境的映襯下更顯得別具一格。過去 200 年來,詹美回教堂一直是橋南路 (South Bridge Road) 的一處著名地標,丘利亞人是來自南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的淡米爾回教徒,丘利亞人在牛車水共建起三座回教堂,建於 1826 年的詹美回教堂是第一座。如今,在新加坡開設淡米爾語宗教課程的回教堂少之又少,詹美回教堂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新加坡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詹美回教堂借鑑了東西方元素,彰顯出兼收並蓄的建築風格。正門具有南印度的印度伊斯蘭建築風格,禱告殿的新古典主義特色包括多立克式立柱,以及具有華族綠色釉面磚的大窗。設計精緻的宮殿外觀有多道小門和十字形開孔,值得訪客細細欣賞。保留原始風貌的詹美回教堂,絕對是您欣賞新加坡早期建築設計的理想去處。與其他 19 世紀的宗教建築不同,詹美回教堂雖然經歷過維修和粉刷,但從未經過重建。詹美回教堂在 1974 年被列為國家古蹟。
~馬里安曼興都廟
上午7:00至中午12:00,傍晚6:00至晚上9:00
位於牛車水的馬里安曼興都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廟。馬里安曼興都廟又名馬里安曼甘榜哥威 (Mariamman Kovil) 或吉寧街廟 (Kling Street Temple),其歷史可追溯到 1827 年,由來自印度南部納加帕蒂南和庫達洛爾的移民所建。這座興都廟專門供奉著馬里安曼女神,人們相信她擁有治癒疾病的能力。馬里安曼興都廟現在是一處國家古蹟,其大部分結構是在 1862 年至 1863 年間由印度能工巧匠所建。這座興都廟不僅是朝拜聖地,在殖民地時代,這裡也是舉辦社區活動的重要場所。步入寺廟,可以觀賞到精美絕倫的裝飾細節。世世代代的興都教徒和新加坡人都把馬里安曼興都廟宏偉壯觀的廟塔視為本地地標之一。興度廟塔共六層,放置了神靈、神獸和其他神物的雕像。還能看到身穿英國統治時期暗綠色軍裝的印度士兵。如果在 10 月或 11 月到訪,一定不要錯過在這期間舉行的重大節日—年度蹈火節 (Theemithi)。

~荷蘭村
「荷蘭村」 (Holland Village) 最早始於 20 世紀初,由旅居新加坡的荷蘭人社群建立起來,也曾是英軍將士及家屬聚居地。這個鄰里街區處處儘是種植園、苗圃、殖民風格房屋,古老店屋和低層建築的建築風格均可看出歐洲文化留下的烙印。不過,「荷蘭村」 這個名稱倒是與荷蘭人無關,而是以英國建築師 Hugh Holland 的名字命名。而這個歐風小區也有個民間俗稱:hue hng au(福建閩南語 / 台語,意即 「花園後面」),因為荷蘭村所在地就在 新加坡植物園 附近。荷蘭村這些年來已逐漸成了個創意公社,也以培育本地藝術家、音樂家和企業家而聲名遠揚。羅弄曼蒙 (Lorong Mambong) 是荷蘭村的主要地帶,沿街彙集著露天咖啡館、餐館和流行時尚店鋪,散發著淡淡的歐洲魅力。想要認識新加坡傳統店面,可以前往位於荷蘭路購物中心 (Holland Road Shopping Centre) 的 Thambi 雜誌專賣店。Thambi 家族老店現已傳到第三代 Sam Thambi 手中,但老店的歷史可追溯到 20 世紀四十年代,當年 Sam 的祖父和父親向附近居民和英國士兵出售報紙和雜誌。如果想暫時擺脫荷蘭村主幹道的喧騰,可選擇漫步到集美花園 (Chip Bee Gardens),從荷蘭村的地鐵站 B 出口步行 5 分鐘便可到達。集美花園曾是 20 世紀五十年代建立的英軍軍宅,其漂亮的建築風格讓這裡成為都市探索的最佳去處。這些舊軍宅的新租戶包括現代藝術畫廊、咖啡館和本地自家零售店,提供從定製筆記本到潮流服飾等各種商品。TAKSU是一家以東南亞為主題的畫廊,收藏了大量本區域最優秀幾位畫家的當代美術作品。
餐廳推薦:
1.Baker& Cook烘焙店由紐西蘭電視名人兼明星主廚 Dean Brettschneider 掌勺,以手工糕點和自製果醬聞名。2.荷蘭通道巴剎與熟食中心 (Holland Drive Market and Food Centre)正位於羅弄曼蒙沿線,提供各種本地菜式,包括 nasi lemak 椰漿飯、雞飯和 laksa 叻沙。3.2am:dessertbar 提供的誘人甜點,全是創始人和世界名廚峰會屢獲殊榮的甜點大廚黃慧嫻 (Janice Wong) 的精心傑作。顧名思義,2am:dessertbar 一直營業到凌晨 2 點!4.惹蘭美拉沙加 (Jalan Merah Saga)的 Sunday Folks盡情享用手工製作的冰淇淋加香醇的咖啡,悠然地度過一整天。
~烏節路
無論是初來乍到的遊客,或是經驗豐富的購物老手,烏節路這一條長 2.2 公里的購物地帶,必能縱情盡興地享受購物樂趣。誰能想到 150 多年前,烏節路只是一條田間小徑,種植著果樹、肉豆蔻和辣椒。直到 1903 年,烏節路才開始湧現店鋪,新加坡第一家超市就位於如今的先得坊 (The Centrepoint) 所在地。1958 年,新加坡商人董俊竟 (C. K. Tang) 在墓地對面的一塊土地上建起了第一家百貨公司。這家百貨公司於1982 年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地標建築詩家董廣場 (Tang Plaza),內設百貨公司和酒店。1970 年代,電影院、保齡球館和規模更大的購物中心接踵而至,烏節路作為娛樂中心的美譽遠近聞名。如今,烏節路已是滄海變桑田,地標性購物商場、餐館和酒店沿街矗立,整條烏節路充滿豐富多彩的零售、餐飲和娛樂選擇,滿足不同品味和預算需求。設計師高端品牌、快時尚品牌、高級餐廳、民俗商品、畫廊、愜意休閒的角落;能想到的,都能在烏節路找到。登上烏節路最高點、56 層高的 ION Sky 觀景台免費開放,在 218 米的雲端感受新加坡的魅力。東南亞第一家蘋果專賣店,真的很美呀,妥妥兒的Ins打卡地。


還藏著一個小眾的網紅圖書館,因三排波浪曲線狀的書架而成為ins上人氣超高的打卡地。白色的書架和牆壁配上木質地板,書籍整齊陳列其間,輕鬆拍出高級的質感。爬上梯子擺出取出的姿勢。(# 03-12 & # 04 -11 Orchard Gateway, Emerald 開放時間:周一-周日11:00 - 21:00)

除了購物,推薦商場門口的小推車冰淇淋,每天都是排長隊買,麵包夾著冰淇淋,多種口味可以選,細膩,入口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