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播報
新加坡確診病例總數已達15,641例
阻斷措施實行期延長至6月1日
截至4月29日中午12時,新加坡衛生部(MOH)已初步確定今日新增69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單日增幅依舊破千,全島累計病例破萬達到15,641例。新增病例多數是住在勞工宿舍的工作準證持有者,只有6人是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

圖片來源:法新社
隨著新加坡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連續多日下降,新加坡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表示全島確診病例和社區感染病例的數目已經有逐漸下滑的趨勢,顯示社區傳播已經減少,但相關部門仍會密切關注疫情態勢。
下一步檢測重點:弱勢群體
當前,新加坡仍然在積極追蹤新冠肺炎確診病患密切接觸者,原本全島只有一個追蹤調查中心,在新加坡武裝部隊的協助下,目前已經有七個中心建成,不同中心之間也會互相分享信息。同時,新加坡還將繼續擴大檢測範圍,下一步將重點檢測弱勢群體,包括療養院和安老院,接下來或將發現更多「隱藏病例」。

而隨著新加坡政府積極為必要服務領域的員工進行冠病檢測,包括養老院職員和他們所服務的年長者等弱勢群體,本地社區病例數字或將回升。
領導新加坡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的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表示,全島社區中仍然存在所謂「隱藏病例」,該類人群出現輕微症狀與感冒混淆,導致未能及時就醫。衛生部門將會繼續觀察這一群體,並加強檢測。如果新增社區感染病例真正出現下降趨勢,政府將考慮是否放寬阻斷措施。
暗藏隱患:半數冠病家屬染病卻不知
為何「隱藏病例」引起多方重視?一項由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竹腳婦幼醫院、國大醫學組織旗下的綜合診療所和國立健保集團診斷服務部聯合展開的研究顯示,在被調查的285名病例家屬中,有半數確診病患的家人感染了病毒後本人卻不知曉。
該研究團隊把調查對象分成前線醫療人員、廣大社區民眾和確診病例家屬,想要了解病毒在這三種人群中是否已經悄悄傳染開來,但發現前兩種人群都沒有染病。

此外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有患者在感染病毒至康復期間完全沒有症狀,但有傳染他人的可能,「隱藏病例」的風險備受關注。隨著大量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出現,關於世界各地的「確診標準」是什麼、如何界定「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引起廣泛關注。
首先,讓我們來看下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確診病例標準:
無論是否出現臨床症狀,只要實驗室病毒檢測為陽性,即為確診。
再來看看新加坡的標準。3月28日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文章《Investigation of three clusters of COVID-19 in Singapore: implications for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measures》(調查新加坡3個新冠感染群:防疫措施實施情況)中明確寫道:
對一個人的呼吸道樣本進行核酸檢測,如果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則視為『確診病例』。
可見新加坡這一標準與WHO的基本一致。此外,不論新加坡還是WHO,都是在以「感染新冠病毒」而非「新冠肺炎」作為判斷依據。也就是說,以實驗室病毒檢測為標準,呈陽性即為確診病例,不論是否出現發燒、咳嗽、肺炎等臨床症狀。
加護病房擴大一倍,呼籲前醫療人員重返崗位
在3月中旬,新加坡的醫療系統以及開始有意識地減少非緊急醫療事務,把加護病房的床位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其中,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最為優先。
隨著病毒檢測能力的提升,預計新加坡的確診病例會持續增加,政府表示將在近期擴大醫院、隔離設施的床位至少一倍,總計約4萬張病床,同時還將召集曾有過加護病房工作經驗的醫護人員或離職者重返崗位。
新加坡衛生部也會推行分級護理,更好的照顧不同需求的確診患者,減少醫療系統的負擔。目前,新加坡確診的1萬多新冠患者中,只有30%的人需要住院隔離觀察,小部分的人需要醫療設備輔助。
在分級護理制度下,大部分病患將在社區護理設施(相當於中國的方艙醫院)接受護理,在這裡會有醫療人員照看。14天後倘若患者情況良好穩定將轉至社區康復設施,如果病情惡化則送入加護病房。

新加坡醫院將增加一倍的加護病房。當局在過去幾周與公立、私立醫院合作,把普通病房改為加護病房,也會添加呼吸機等醫療設備。
雖然新加坡輕微患者較多,但衛生部醫藥總監麥錫威表示,不該為此放鬆警惕,因為患者進入第一和二周才是關鍵,病情很有在這期間惡化。
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則表示,即使加護病房和醫療資源充足,也不能將之視為理所當然,民眾仍須遵守安全距離措施及做好防範措施:
新加坡政府的目標是降低宿舍感染病例,以及減低因患病而引起的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
疫情籠罩下,愛心不間斷!全島29家慈善及社會服務機構,獲得國家福利理事會批准,在阻斷措施期間,繼續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膳食、乾糧和日常必需品。另外41家則獲准在限定時間內,提供基本援助。
新加坡也開始召集大量前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加入到醫療護理志願團隊(SG Healthcare Corps),目前已有3000名現任和前醫療專業人員報名參加。
非專業人士也可以加入志願者行列,比如新加坡航空的空乘人員,現在在醫院負責照顧非新冠患者,並做一些行政工作。
為緩解人手不足,新加坡的方艙內有機器人派發食物,路上也會看到一些巡邏機器人,代替警察警告違反抗疫規定的人。

圖片來源:Mothership.SG
而新加坡政府將擴大新加坡醫療護理志願團隊,招募非醫護領域的人士加入。衛生部長顏金勇說,政府這個月7日設立新加坡醫療護理志願團隊,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000名各年齡層的醫護專才加入隊伍,他們來自私人領域,也包括前醫護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