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地出現裕廊漁港感染群和KTV感染群,我國能否如期在8月18日結束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大多受訪專家表示樂觀,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目前的措施可能延長。
隨疫苗接種率上升
限制預計如期放寬
據《今日報》報道,專家認為我國有望達到疫苗接種率目標,而這將減低冠病確診者發病時的嚴重程度。
亞太臨床微生物和感染學會主席淡馬亞醫生(Paul Tambyah)表示,在高接種率的情況下,他相信新加坡正朝著放寬限制的方向前進。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許勵揚說,到了9月,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很可能達到80%。
不過,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認為,目前的措施可能會延長四至六周,因為還需要時間讓醫院來空出病床。
他相信,在接下來四周,本地的確診病例可能會下滑到每天新增20起,接著當局和醫院還需要多兩周的時間,才能讓確診病患都出院。
限制放寬後要有心理準備
病例或會持續增加
不過,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教授也相信,就算本地所有人都已接種疫苗,國人可能還是要為病例增加做好準備,尤其是在限制放寬的情況下。
他認為,當新加坡視冠病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的時候,大家的關注點應該是在症狀嚴重的病患身上。
「重症患者將是未接種疫苗的患者,很少是已接種疫苗的患者。」
許勵揚副教授也補充說,輕微症狀的冠病確診病患可以在家中接受治療,這也將騰出醫院的空間。
漠視疫情將推動變種病毒發展
自7月22日起,無關聯病例數目的起落呈「倒U型」,自21日起逐漸上升,到了27日達到51起的高峰,接著呈逐漸減少的趨勢。
梁浩楠認為這個現象令人擔憂,因為這顯示,雖然有合力追蹤這項科技,但新加坡仍無法追蹤到受感染者。他認為,這項科技的好壞,取決於它的使用情況。
他說:「新加坡相對安全,但我們成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他接著說:「在世界上其他有很多病例的地方,接種疫苗的需求上升,因為(因死亡數字上升而產生的)恐懼是非常具體的。」
他認為,由於新加坡感覺相對平靜,因此導致人們漠視疫情。
「不幸的是,漠視(情緒)會推動變種病毒的發展。新加坡和世界各地將因新的變種病毒,面對新一輪的生存威脅。」
應對德爾塔接種疫苗還有意義嗎
有。在詳細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得知道,沒有疫苗是可讓人100%避免患病的。即使是歷來最有效的活性疫苗黃熱病疫苗,讓98%已接種者有持久的免疫力,但平均仍有2%的人會受感染。
正如上文所說,疫苗能預防的是,萬一發生「突破式感染」,避免它發展成重症、導致病人入院,或是病死。
英國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England)的研究指出,以「輝瑞疫苗」為例,它在預防入院方面有96%的效力,「阿斯利康疫苗」則有92%的效力。已達至「完全的預防接種」的人即使感染,僅非常少的人會發展成重症。
在多國科學家致力於研究、補充各界對Delta的認識之際,人們最重要做的事是,認識及遵守政府部門對於「打齊兩針」人群的最新指引、留意自己的感覺,以及萬一認為自己曾暴露在有病毒的環境中,採取當局建議的行動。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也在與央視視頻連線中表示,現有的幾種疫苗對這個變異病毒都仍然有可觀的免疫效果。
最近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接種新冠疫苗後針對德爾塔毒株產生的中和抗體滴度有所降低。但多國專家認為,目前接種疫苗還是有效的,至少可以預防重症和減少死亡。

截圖自央視新聞
防範有對策
1. 加快疫苗接種。我們要加快疫苗的接種,快速地推動疫苗更廣泛的覆蓋,這樣也會起到壓制這個病毒傳播的作用,也會有效地遏制這個病毒變異的發生。
2. 生產第二代疫苗。所謂第二代疫苗就是希望能夠生產出來一種疫苗,可以應對各種變異毒株,這樣就不用擔心病毒免疫逃逸了,但是這個研究路線是比較複雜的,研發成功的時間也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3. 生產改進型的疫苗。主要就是在疫苗裡邊增加或者是用新的變異病毒毒株,還有它的基因序列來替代老的疫苗,就是現有的疫苗。
這些疫苗研製出來之後,可以和現有疫苗實行續灌接種,也可以用新的改進了的疫苗,換了毒株的疫苗來做加強免疫,包括重新接種。
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衛生當局都警告,病毒如果在社區中傳播得越多,那麼病毒變種進化的機會就越大。因此接種疫苗仍很重要,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風、保持社交距離以及避免在封閉空間進行社交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