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透露,新加坡計劃從2025年起實施兩項措施,讓跨國公司有效稅率達到15%的全球最低標準,順應第二代防止稅基侵蝕和盈利轉移(BEPS 2.0)的全球發展。
他說,新加坡會繼續關注國際稅制發展,若有任何延遲,則會根據情況相應調整實施的時間表。
「同時,新加坡會評估和更新一系列行業發展計劃,確保新加坡吸引和保留投資方面具備競爭力。」
黃循財昨日下午發布的新加坡2023財政年預算案聲明中,做出以上宣布。這兩項措施是全球反稅基侵蝕(簡稱GloBE)規則和國內補足稅(簡稱DTT)。
黃循財說,新加坡的企業稅務制度會受到BEPS 2.0影響。BEPS 2.0第二支柱將對大型跨國公司徵收15%的全球最低有效稅率。
「然而,許多司法管轄區還未宣布它們的實施計劃。就國際層面,第二支柱的一些主要參數剛在今年確定下來,其它則仍在討論中。」
歐盟最近宣布,計劃從2024年開始分階段實施BEPS 2.0第二支柱。一些管轄區如英國和瑞士宣布它們有相同意向。
黃循財說,隨著這些稅制逐步落實,預計2025年或之後才能了解它們帶來的全面影響。
「有鑒於此,我計劃從2025年起才實施第二支柱,以作為更廣泛國際舉措的一部分,統一對大型跨國公司徵收的全球最低有效稅率。」
他宣布,新加坡也將從2025年起實施國內補足稅,把跨國企業在新加坡的有效稅率補足至15%。
BEPS指的是跨國公司利用國際稅收規則存在的不足,以及各國稅制的差異和漏洞,減少在全球的總體稅負,甚至達到雙重不徵稅的效果,造成對各國稅基的侵蝕。
為應對這個問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約兩年前推行BEPS 2.0框架,包括在BEPS 2.0第二支柱中,要求向年營業額達7億5000萬歐元(約35億1000萬令吉)的跨國公司徵收15%的最低有效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