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協會位於惹蘭勿剎的總部。(網際網路)
作者 林莉瓊
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日前在新加坡國會預算案辯論時,質疑人民協會(俗稱新加坡的「街道辦」)預算案太高,讓人協的角色再度成為關注點。

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GOV.SG)
梁文輝當時表示,人協今年的預算案編列為7億9600萬元,而且用在行政的支出,人均竟然比其他法定機構,如政府科技局和新加坡國內稅務局還高。
梁文輝說,人協用在活動的支出是1億9900萬元,只占其預算的30%,但用在行政的支出卻高達4億4100萬元。
況且,人協依賴不少義工和志願者。更關鍵的是,他質問人協的領導層、雇員和義工,有多少百分比帶有政治背景。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蔡瑞龍回應時表示,人協在應對冠病疫情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多次安排分發口罩、合力追蹤便攜器、以及在聯絡所和民眾俱樂部設立疫苗接種中心。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蔡瑞龍。(通訊及新聞部國會直播截圖)
他還說,人協預算中的2億零700萬元是用來建設與改進聯絡所及民眾俱樂部。
蔡瑞龍也說,作為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溝通橋樑,人協向人民解釋複雜乃至不受歡迎的政策,也代政府收集民意民情,所以必須獲得足夠的資源。但是,他並沒有提供更多細節來回答梁文輝的疑問。
人協最初的功能:爭取民心
成立於1960年代的人協,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
當時,人民行動黨正同左派和馬來亞共產黨鬥爭,最重要的一條戰線,就是爭取民心,化解共產黨最擅長的所謂統一戰線。
人協以及其所管理的民眾聯絡所,就是對抗馬共群眾路線的重要工具。聯絡所用「民眾」而不是「群眾」命名,暗示了這種立場的區隔。

1962年我國第一所聯絡所——福春聯絡所的開幕儀式。第二排右起第五位是當時的總理李光耀。(聯合早報)
模糊執政黨和政府角色的制度設計
所以,負責人協的主要是行動黨政要,主席一直由行動黨秘書長,同時也是擔任總理者出任;副主席也是內閣部長,目前分別由李顯龍總理和貿工部長陳振聲擔任。
人協這種模糊執政黨和政府角色的制度設計,一直為反對黨所詬病,因為它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服務的卻包含執政黨的利益。
在建國的艱難時期,人民對此並沒有太多異議,所以反對黨歷來很難在這個課題上得分。 2011年分水嶺大選後,人民希望更多政治制衡,在國會授權更多反對黨人,相信也會讓這個課題變得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講求公平的這個時代,分清楚政府和執政黨角色,可能會是越來越多高教育選民重視的問題。
蔡瑞龍這次的回應仍然是按照「老黃曆」答案,在新的民意環境里,會有多少民眾買帳,負責收集民情民意的人協,不妨去打探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