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餐飲業者順應可持續發展趨勢,從店面設計到送餐運營模式,都考慮周全,以降低碳排放和垃圾量。儘管如此,來自進口食品的包裝垃圾還是業者朝綠色發展邁進時面對的一大難題。
本地餐飲業者順應可持續發展趨勢,從店面設計到送餐運營模式,都考慮周全,以降低碳排放和垃圾量。儘管如此,來自進口食品的包裝垃圾還是業者朝綠色發展邁進時面對的一大難題。
這家連鎖沙拉店是東南亞首家凈零碳排放店面。店裡牆磚和桌子的建材,採用的是回收塑料和倒下的樹幹等較環保的材料。就連送餐員在外出送餐時也只通過騎腳踏車甚至是步行。到了2030年,這種可持續運作模式將在它旗下的所有餐飲店推行。
連鎖沙拉店總裁德巴耶表示:「凈零可以通過碳抵消來實現,我們會審視我們運營的每個部分,包括我們如何建設商店,儘可能地降低碳排放,最後的手段就是通過碳抵消。」
這家快餐店則同本地包裝業者合作,在一次性食品包裝中融入生物原料,到時同廚餘一起回收並轉化成肥料。公司計劃製造工業級的肥料,可用在農耕上,確保食材生產更具可持續性。
包裝公司總裁吳陪康說:「尤其是目前在歐洲發生的戰事,食品價格都在上漲,包括肥料。這麼做能確保食品生產鏈問題能獲得解決。」
不過來自進口食材的大量包裝垃圾,問題棘手也令業者頭痛。
餐飲業可持續發展理事會主席特魯斯代爾朱特拉斯表示:「要改變現況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上游業者並沒有面對太多壓力。大多數人也安於現狀,只要產品品質好就行。」
在政府的產品包裝強制呈報框架下,食品製造商必須呈報包裝種類和數量,提出減少、回收或重用材料的計劃。我國去年所製造的包裝垃圾約60萬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