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種傳染病
在新加坡的幼兒園裡大爆發!

圖源:網際網路
辣媽編輯部的小編們
每周都要接到好幾次幼兒園的郵件
學校里又有娃感染了手足口!!
還有位小編家娃的幼兒園
兩周之內竟然有13個小朋友
確診手足口!
感覺去幼兒園就像
「毒窩大冒險!」
這日子過得......

幼兒園的老師們
也是如臨大敵
每天早上的晨檢仔細又仔細!
有位小編家的娃某天活蹦亂跳去上學
結果因為老師說嘴裡有泡被退貨了......
小編嚇得半死
下班趕緊帶娃去看醫生
結果娃在醫生診室
繼續活蹦亂跳
一會要吃糖一會要吃餅乾
最後只得到了一張
「身體健康、適合上學」的證明~


不過,媽媽們一定要小心!
今年的手足口又來勢洶洶!

一家位於榜鵝的兒童診所表示
過去幾個月的手足口症患者增加了約一成
主要是五歲以下的孩童
醫生說他們一般出現輕微症狀
比如喉嚨痛和發燒
但嚴重的病例可導致腦膜炎等併發症

近些年隨著衛生條件和防疫意識的提升
手足口疫情雖然每年還是會出現
但基本都還在可控範圍內~
但是不要忘記!
新加坡曾經爆發過
非常嚴重的手足口疫情!!!
這波恐怖的回憶
要追溯到2000年的9月
當時新加坡的手足口疫情突然爆發
從每月確診幾十例
陡然增長到確診1200+例!

圖源: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當時情況已經緊急到政府
關閉了全國的幼兒園和託兒所!
鄰近的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
都宣布採取緊急預防措施
密切關注來自新加坡的旅客!

2000年秋季至2001年
新加坡嚴重的手足口疫情
導致了至少7名兒童
因為併發症死亡!

而且這不是孤立的疫情
導致當時那次疫情的
腸道病毒(EV)71型
曾在90年代末肆虐東南亞!
1997年馬來西亞東部沙撈越州的疫情
導致50名兒童死亡!
1998年台灣地區的手足口疫情
也導致了78名兒童死亡!
其實現在中國已經在推廣應對腸道病毒(EV)71型的手足口疫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腸道病毒(EV)71型引發重症的幾率相對比較高,但其實可以引發手足口症狀的病毒有非常多種,所以接種手足口疫苗是不能完全避免感染手足口的!

如何判斷和儘早
發現手足口?
雖然嚴重爆發時非常恐怖
但手足口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
大多數兒童感染之後症狀都比較輕微
無需治療就可以自行康復

圖源:網際網路
媽媽們一定要及時觀察孩子們的情況
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聽從醫生的指示
而且千萬不要以為
大人就不會感染手足口!
大人也會感染手足口!
小編有位朋友,高大威猛、身體強壯,平日裡是朋友圈的「健身達人」!
結果有次被家裡娃傳染了手足口,娃的情況很輕微,幾天之後就自愈了。
但是這位朋友手、腳都起了疹子,瘙癢難耐,一度還發了高燒,看了好幾次醫生,前後折騰了好幾個星期才好。

圖源:網際網路
所以如果家裡的娃中招了,爸爸媽媽千萬不能大意,一定要注意做好隔離防護~
畢竟我們可是家裡的「生力軍」,不能倒!
如何預防手足口?
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是預防病毒傳播的關鍵:
準備食物,為孩子處理尿片前後,都要洗手。
避免其他孩童接觸到受感染的孩子或成人的個人用品,如玩具、書籍、用具、毛巾以及牙刷。
建議避免親密接觸,如接吻與擁抱。
宜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受到污染的物品(如衣服和玩具),最好用消毒劑消毒。
若孩子有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狀,建議在近距離接觸如少過一米時,戴上醫療用口罩。
手足口症並不會通過寵物或其他動物傳播。

如果感染了手足口,
要怎麼辦?
手足口基本上並沒有確切的治療方法,但醫生會處理髮燒的情況以及緩解口瘡引起的疼痛。
而當孩子口內長瘡時,可能會拒絕進食和喝水。建議家長每半小時給孩子提供10到30毫升的稀果汁、大麥水或冰棒,保持體內充足的水分。
另外,吃軟質食物也能幫助緩解進食引起的疼痛。
如果孩子出現下列症狀時,請儘快帶孩子前往急診就醫:
食慾變差或持續嘔吐
排尿量減少
感到疲倦、昏睡或煩躁
頭痛或背痛
呼吸困難
臉部看起來蒼白或發紫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
因為手足口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在孩子有明顯症狀期間
最好是讓孩子在家隔離
避免前往公共場所!
曾經有一位對手足口認識不足的媽媽
帶著感染手足口的女兒
前往組屋遊樂區玩耍
還拍照上傳至FACEBOOK
引發了網友的極大爭議

很多網友都對這件事持批評態度
表示父母們應該更加重視手足口的風險

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

在現在這樣一個流行病
不斷「變化」不斷「出新」的時刻
保護他人也是保護我們自己!
這次這波手足口來勢洶洶
如果小朋友們在上幼兒園的話
媽媽們一定要多多提醒
小朋友們勤洗手、講衛生
平時也多注意觀察孩子的情況
有異常的話及時看醫生!
希望大家都能保護好孩子、自己和家人
祝大家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