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管局和貿工部的最新宣布顯示,本地經濟成長風險加劇,通脹情況可能也要到今年下半年才有望放緩。(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兩個重要經濟部門(14日)分別讓市場跌了眼鏡。
首先是貿工部今早發布初步預估數據,新加坡今年首季的經濟同比僅增長0.1%,低於市場預期的0.6%。
另一個則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出人意料按兵不動,維持貨幣政策不變,同樣和市場預期相左。換言之,就是沒有加大力道打壓通脹。
表面上來看,金管局給2021年10月迄今已連續五次收緊的貨幣政策按下暫停鍵,說明當局認為現行政策已足以讓通貨膨脹降溫。
但與此同時,也有專家解讀,金管局的聲明顯示,當局似乎更在意經濟成長趨緩的跡象。
也就是說,當局發現經濟放緩風險升高,因此不得不暫停收緊貨幣政策,將這把既能抑制通脹,又可能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的雙面刃束之高閣。

金管局宣布貨幣政策維持不變,讓市場大跌眼鏡。(路透社)
貿工部同日公布的首季經濟數據從側面說明了這個可能性。
本地今年首季經濟同比僅增長0.1%,低於彭博社經濟師中位數預測的同比增幅0.6%。消息一出,經濟師紛紛下調對新加坡經濟增長的預測。
一些分析師甚至認為,新加坡在今年上半年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加劇。技術性衰退,意即連續兩個季度環比萎縮。
金管局也在聲明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加劇,我國經濟放緩的程度可能比預期大。
原因包括:
與區域生產及貿易有顯著關聯的全球電子產業正在急劇下滑;
各國自邊境開放後激增的需求預料將逐漸放緩;
中國的復甦主要以消費及其國內服務為主,未能充分提振新加坡經濟。
因此當局認為本地經濟今年的前景相對黯淡。

受全球因素影響,新加坡經濟今年前景黯淡。(聯合早報)
本地通脹得到下半年才會大幅放緩
金管局去年曾預估,除非局勢有變,本地通脹會在去年底見頂。顯然,當局口中的「局勢變化」還是發生了,本地通脹仍在今年1月進一步創下15年新高。
隨著此次出乎意料不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金管局再度給出通脹放緩的新時間表——今年下半年。
金管局說,本地今年1月份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升至5.5%,高於去年最後三個月的5.1%,這反映了今年消費稅和菸草稅先後調漲的影響。
接下來幾個月,由於商家會持續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核心通脹率預計會保持在高位。
但當局強調,到了今年下半年,核心通脹率將大幅放緩。
金管局解釋,這是由於新加坡進口通脹已轉為負值,未來隨著商品價格降低,以及新元保持強勁還會進一步下滑。
此外,當局也預見,本地勞動力需求將逐步放緩,薪資增長空間有限,這將進一步緩和通脹。
當局預估,2023年全年的核心通脹率將介於3.5%至4.5%。

金管局預估本地通脹情況將在今年下半年大幅放緩。(聯合早報)
只不過在通脹在今年下半年大幅放緩前,國人可能要先做好心理準備,系好安全帶、本地經濟今年上半年隨全球趨勢放緩已是無法避免,一些專家甚至認為技術性衰退的信號已開始出現。
值得慶幸的是,2023年過完一半後,一些分析師也預測,隨著全球的加息周期估計將來到尾聲,加上中國重新開放的步伐和力度更顯著,新加坡的經濟動力有望在下半年改善。
換句話說,2023年將是先苦後甜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