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日訊)23歲文身青年與90歲失智阿婆結下忘年祖孫情緣,當年他為幫欠阿窿債的損友籌錢,隨同黨「黑吃黑」打搶按摩女,他為贖罪,過去3年幾乎每周到租賃組屋為獨居老人打掃,俯首洗馬桶毫無怨言。
從事社會關懷近三年的他,已毅然退出私會黨,也鼓勵一群邊緣青少年每周為老人家服務,生活過得平安踏實。
報章曾報道,許姓青年被朋友慫恿,假裝預約按摩服務,到公寓結夥搶劫按摩女,搜刮約5000元(約1萬5000令吉)財物後離開。他過後被判入青年改造所,隨後上訴成功,改判緩刑監視。

剛過去的周三,小許為阿婆洗馬桶和廁所地板。3年前的第一次,也是他生平第一次洗馬桶。(溫偉中攝)
記者獲知,他2015年11月中干案落網後,決定洗心革面,每周三晚上定時隨社工到租賃組屋為獨居老人打掃,至今已三年。
小許(化名)說,當時有朋友欠阿窿債,損友想到「黑吃黑」的餿主意,認定「做非法的被打搶不敢報警」。
落網被控後,他才知罪行嚴重,母親鼓勵他當義工「彌補」過錯,他經人介紹認識擁抱(HUG)社區服務,每周到宏茂橋2道租賃組屋,與義工們關心25戶老人家,當中絕大多數是獨居老人。
小許說:「我們幫老人家掃地抹地、換床單、修理家電、理髮和洗廁所。起初很擔心被排斥,畢竟我有文身,也曾經打搶。沒想到老人家都很喜歡我們。」
記者走訪時,只見一年來失智情況惡化的90歲獨居阿婆汪潤添居然記得他,握著他的手贊他很乖,說「他不嫌棄我」,還鼓勵他「心不要亂」,要專心追求當餐館經理的夢想。
小許說,他生平第一次洗馬桶,就是三年前在阿婆家,大概花15分鐘徹底洗凈。過後三年來,他幾乎每周三都來租賃組屋幫忙,一有空就來找阿婆聊天。
「要U轉走正路不容易,還是有很多掙扎。以前我為了朋友越界做壞事,被損友稱讚,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很爛。現在我跨界走出自己的世界,關心孤單的老人家,也有一群朋友和義工互相學習扶持,我覺得很平安也很踏實。」
曾經被認定無藥可救,但遇到社工後,人生出現戲劇性翻轉,除了父子和好,連高庭法官趙錫燊也認為應給他機會,改判緩刑三年。
小許說,三年前落網後深切反省,但一度感覺自己「沒救了」。

義務輔導小許(左起)3年的麥淑嫻,探望90歲阿婆汪潤添。9歲小義工子恩也在旁陪聊天。(溫偉中攝)
「大家都說不用去打官司,認定我會坐牢。遇到擁抱社區服務的社工後,他們給了我信心,我就好好當義工,盡我所能做到最好。」
兩年前國家法院將他判入青年改造所,陳俊良律師義務上訴,社工也鼓勵他不放棄。
他感嘆,從前感覺不到家人的愛,認定課業表現無法令父母滿意,也認定自己一文不值,但為了朋友「幹什麼都可以」,入獄後才看清損友真面目。
「朋友說過,我坐牢時會幫我照顧我的家人,卻沒有做到,他們也沒來看我,還認為我罪有應得。」
他透露,多年來「沒話講」的父親,探監時流淚,給他很大震撼。「我發現原來父母是愛我的,現在兩父子可以談心了。」
去年5月底,最高法院上訴庭法官趙錫燊改判小許緩刑三年,前18個月須佩戴電子追蹤器,認為他是因為同儕壓力而合夥干案。法官下判時還說:「那些要你一起幹壞事的朋友都不值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