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背景多元的學生,如何更有效地評估學習成效、提升教育素質和工作效率成為很多學校的一大難題,不過在新加坡,這一問題在和新技術的結合下得到了解決,那就是用數據分析工具來採集信息,並且進行分析。

壹
以義安理工學院為例,學院藉助Tableau等平台讓數據呈現方式更「一目了然」,並共享信息。
為此,學院針對教職員展開不同的培訓,例如引導他們設計「分析儀表」(dashboard)、如何應用數據等。
義安理工學院學習與教學卓越中心的主導數據策略師王金炎指出,收集學生數據的做法不算新,但隨著數據分析工具越來越先進,院方現在能採集不同數據放在同一個平台,以更有互動性的圖表來呈現,不像之前僅以Excel的列表形式。
數據分析可用於了解學生反饋和表現、檢討課程等。

我們對比學生在遠程學習推行前和推行後的整體成績,發現他們在前後取得的成績是相近的,這顯示減少面對面教學的時間並不會對學習素質有負面影響。
此外,我們也向學生展開調查,以了解他們對這個教學模式的看法,看他們是否認為會從中培養對學習的自律、掌握實用技巧等。
我們分幾個學期收集反饋,給予良好評價的學生比率有所上升,這些以數據支撐的觀察對我們是一種正面的反饋。
貳
王金炎說,院方也能集各院系和部門的不同數據來進行全面分析,這類數據可包括學生對學科的反饋、畢業生就業調查、成績和出席率等。
同時,院方可根據需要,鎖定不同類別學生的數據,以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
例如,有高平均分或低平均分的學生,或者來自工藝教育學院或中學背景的學生對不同學習方式的接受度和表現可能有所不同。

院方因此也能留意需要幫助的學生,及時提供所需的輔助。同樣的,針對高能力的學生規劃合適的項目,促進他們發揮潛能。
叄
淡馬錫理工學院則與本地數據分析與科技公司Azendian Solutions合作,利用數據分析來辨識需要額外輔助的學生、找出課程需改進的範圍等。
淡馬錫理工策略與素質拓展處院長翁炳光接受採訪時指出,以往的數據來自不同系統,採用數據分析平台後,院方可通過分析儀表集合數據來進行解讀,了解學生的表現是否受特定因素影響,例如出席率、學習的參與感。

譬如,學院可了解哪一類的學習活動能吸引學生,提高他們對學習的參與感。當我們發現學生在某些科目需要更多協助時,則可添加更多輔助材料或面對面指導。
學院相信應善用數據來作決策,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完善的教學。利用儀表呈現數據,分析工作也更有效率,點按圖表就可解讀數據,減少列印文件的必要。
肆
學生以工作人士居多的新躍社科大學前年設立一個部門來推展數據分析工作。該部門會與教職員和學生分享一些實用的觀察。
例如,約兩成半工半讀的學員在入學第一年不及格,其中一個原因是學生在一個學期內修讀太多單元,為此校方會建議學生量力而為。

躍大也利用數據來辨識學習可能欠佳的「高風險」學生,及早給予他們輔助和適當的提醒,例如:提醒他們交作業、建議他們減少選修單元。
校長張起傑教授說:「數據分析的應用越來越廣,校方相信可善用數據來提升學習素質,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