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10天中,新加坡已有2人死於骨痛熱!
首名死者是居住在勿洛水池路的74歲男子,本月3日過世;第二名死者是居住在後港3道77歲男子,本月7日過世!
首名死者生前居住的勿洛地區今年新增167起病例,成了患骨痛熱的「黑區」!

高風險區是有超過10例骨痛熱病例的區域 圖片來自環境局
骨痛熱症又稱作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伊蚊傳播。

患者一般會在感染後3—14天發作,症狀包括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以及皮疹,嚴重時會出現出血,低血壓性休克,甚至死亡。
令人聞風喪膽的毒蚊,在勿洛等地組屋區滋生處包括刷牙架、馬桶水槽、安全靴內甚至冥紙桶等......

組屋區進行公示骨痛熱新增病例
2018年12月,環境局設下的捕卵器捕獲的伊蚊數量便比前年同期多了40%。

新加坡歷年骨痛熱病例數對比圖 圖片來自環境局
截止今年2月4日,全新加坡共有47個骨痛熱活躍區。其中勿洛水池路區域最大(覆蓋了組屋大牌122, 124, 125,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608, 609, 613, 613A ,613B, 615, 622, 623, 624, 626, 627, 628, 629, 631等區域)
其餘骨痛熱活躍區還包括惹蘭達邁(Jln Damai)大牌670號組屋、惹蘭登南加(Jalan Tenaga)大牌654號組屋和加基武吉一道(Kaki Bt Ave 1)。
新加坡環境局數據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6個星期共有1186起骨痛熱病例。

目前,預防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與伊蚊作鬥爭!我們要儘量做到:
1、密切關注新加坡當地發布的預警信息和新聞報道(眼哥會及時告訴你的),積極配合政府做好相關防範措施;
2、提高安全意識,避免生活區產生積水而滋生伊蚊;
3、出行時攜帶驅蚊滅蚊藥品,避免被蚊蟲叮咬;
4、出現感染症狀(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痛、皮疹)要及時就醫。

來自新加坡環境局
同時,為了防止蚊子滋生,一定要及時清除家裡積水地,比如廚房裡的水槽,衛生間的地板,還有花瓶里的水也要勤更換。
如果發現有伊蚊滋生,要及時和環境局聯繫,環境局電話:1800-2255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