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8日訊)患糖尿病的七旬牧師九年前被診斷出心臟衰弱, 卻不就醫,直到去年突發呼吸困難被送入加護病房搶救三天,體內竟抽出超過12公升的積水,所幸保住一命,主治醫生也稱此案例十分罕見。
長期生活壓力大,喜好美食的洪光炳(70歲)過去有23年的吸菸史。
在被診斷出心臟衰弱前,他的病史可追溯到1994年, 他因高血壓出現呼吸困難而住院五天,後來又在2011年被診斷出糖尿病,隔年又因呼吸困難,被診斷出心臟衰弱。當時他的射血分數(ejection fraction,指心臟每次收縮泵出血液的百分比)僅有18%,遠低於50%的正常水平,而少於30%的射血分數意味著心臟功能嚴重衰弱。
洪光炳受訪時說, 他的主治醫生、伊莉莎白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林俊斌建議他進行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m),但他沒在意,也沒服用醫生所開的心衰藥,「我不喜歡吃藥,所以我只是繼續吃我的糖尿病藥物」。

洪光炳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衰,經歷一次「鬼門關」後,如今每天按時服用10種藥物,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國立大學心臟中心提供)
2017年,洪炳光已行走困難, 2019年10月病情惡化,他呼吸困難的症狀甚至影響到睡眠,「我幾乎要死掉」。
被送往急診部門時,他體內尤其是肺部出現嚴重積水,甚至無法正常小便,醫生進行插管釋放尿液和積水,幾天內就釋出12公升的尿液,之後檢查射血分數也只有18%。
在加護病房三天後,症狀緩解後被轉入普通病房治療長達六天。
林俊斌醫生憶述,洪光炳剛到醫院時,即使休息或躺下也會呼吸困難,大約耗時3個月調整藥物穩住病情,如今已可在無輔助的情況下慢步走動。
「如果沒有及時入院治療,他呼吸困難的症狀可能會加重,甚至還會發展成重症,可能還需要機器輔助呼吸,生命危在旦夕。」
洪光炳如今謹遵醫囑,每日按時服用藥物控制病情,射血分數恢復至45%,林俊斌醫生坦言,衰弱近10年還能改善並不常見。
牧師每日服用多達10種藥物,醫生表示,藥物是治療心衰的第一線。
林俊斌醫生說,約25%至33%的新確診心衰患者,在藥物治療大約3到6個月後,心臟功能會改善。
他表示,患有糖尿病的心衰患者需要多種藥物來分別治療,平均治療糖尿病需要兩三種藥物,治療心衰則需五六種,而且患者須終生服用。
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臟衰竭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三倍,其死亡率或比腫瘤患者更高。
配合明天的世界心臟日,國立大學心臟中心心臟內科高級顧問醫生黃政洲受訪時說,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衰風險也比非心血管疾病患者高出兩倍,另外可引發心衰的潛在風險還包括高血壓、心肌梗塞和酗酒和藥物導致等。
黃政洲說,心衰可引發許多併發症,而典型心衰病人患上心衰的前後,大約有70%會患上高血壓,60%患上高脂肪,56%患上高血糖,30%則可能患上血管疾病如腦中風。
因此,治療心衰的藥物方面更複雜,既要降血壓,又要降血糖,平均每天須服用八種藥物。不過,藥物使用恰當,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心臟功能會進步。
治療糖尿病藥物「dapagliflozin」如今獲批,允許用來治療心衰,可謂「一石二鳥」。
根據國立大學心臟中心過去三年的病人數據,有56.9%的心臟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他們的心衰病情往往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嚴重。
黃政洲說,該藥物幾乎適用於所有心衰病患,包括非糖尿病患者,不過,患嚴重腎功能衰退或嚴重尿道發炎的患者,就不適用該藥物。
問及該藥是否意味著糖尿病心衰病人只需服用這一藥物,黃政洲解釋,要依據病人的血糖控制來評估,若服用此藥物血糖仍不能達標,就需服用第二種或其他藥物來平衡。
「dapagliflozin」過去是專門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衛生科學局今年7月批准使用此藥物治療心衰。
黃政洲說:「這個藥不僅降低血糖,對心衰和腎功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