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8日訊)荷蘭村因有公眾違法安全措施被禁戶外用餐一年半,加上晚上10點半後禁止售賣酒精等條例,餐飲業者吐苦水指如今如「鬼城」,營業額下跌5成,有者倒貼、有者縮減人手苦撐。
《新明日報》之前報導,市區重建局在2020年6月20日解封第二階段的隔日,向荷蘭村一家沒有遵守安全管理措施的餐館下令暫停營業。此外,為了防止公眾在馬路上聚集, 羅弄曼蒙將重新開放讓車輛行駛,走道上的戶外用餐區也將被移除。在該路段營業的餐廳需確保顧客留在餐廳內飲食,而不得在外面遊蕩、喝酒。
記者日前走訪時發現,曾經人潮聚集的據點如今冷冷清清,不少餐館門可羅雀。餐館一起品的老闆余偉亮(41歲)無奈指出,因無法取得戶外用餐許可證,至今已經虧損至少6位數。作為該條街唯一的四川菜館,他說自己寧可虧錢也不會犧牲菜品的品質。

荷蘭村羅弄曼蒙的餐館和酒吧因無法取得戶外用餐許可證而冷清不少。(受訪者提供)
自疫情暴發以來,為了遵守防疫措施和社交距離,餐桌從原本的將近20桌銳減至9桌,每個月虧損2到3萬元。
余偉亮至今已經拿出了超過27萬(約84萬令吉)來填補這個無底洞,無奈之下還得把兩名員工送回國或調去別的分店。
荷蘭村餐飲業者商聯會主席楊為道(53歲)說,從前年疫情下違例事件發生後那一天起,荷蘭村再也不像以前的荷蘭村。
他同時也是酒吧Wala Wala的老闆。他說,酒吧最多可招待200人,如今因食客無法在戶外用餐,又加上社交距離措施,周末的人流量也不到100人,平時的生意更是慘澹。
他說,自疫情爆發以來,每個月的營業額少了7萬到9萬,每個月因此得自掏腰包2萬到5萬來填補。

前年6月,荷蘭村在解封第二階段首晚出現大批人聚集,沒保持安全距離,更有一家餐館被當局下令須暫時關閉。(檔案照)
希望儘早解除禁令
近期物價、運輸、水電費都漲,有者表示再下去或熬不過今年,希望當局能儘早解除禁令。
余偉亮指出,運輸費受供應鏈的影響節節攀升,去年底馬來西亞又爆發水災,使得大馬進口的蔬菜和食材價格翻倍。
「我們只要一開店,就要備上菜單上40道菜的食材。單是租金一個月都要兩三萬,再加上食材、水電費、人工費都是負擔。」
楊為道說為了止血,已經將樓上的用餐區完全關閉,至少能省下一部分水電費。
大部分受訪的餐館和酒吧都指出,若是聚餐人數還受限制,很難挨過今年。
貿工部受詢時指出,將適時重審戶外用餐區的禁令。
「我們意識到羅弄曼蒙一帶的餐飲業者在疫情下所面對的挑戰。政府機構也一直與受影響餐飲業者進行溝通。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以當下疫情與公共衛生作為考量,對恢復荷蘭村戶外餐飲的決定繼續進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