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最新數據顯示,開年以來,餐飲公司關閉數量持續上升,從1月的180多家,增加到4月的228家。新註冊成立的餐飲公司,4月份有所減少,從3月的342家下滑到317家。
慈素餐館在新加坡全島有3家分店,這幾個月面對更大的租金、薪資及食材成本上漲壓力。業者透露,單是租金就增加約25%,直接影響擴張計劃。
步入後疫情時代,食客的消費模式也跟著改變,基於居家辦公趨勢依然存在,業者也同更多平台合作,擴大外賣網絡。
慈素餐館經理白增展說,上漲的這些成本確實對餐飲業者是有造成一些擴張方面的影響,一些擴展計劃延遲至少超過半年以上。
「大部分都已經回來上班了,但是我們還是考慮到很多人居家辦公,所以我們在外賣這一塊沒有停歇增加了外賣公司。」
受訪學者表示,在後疫情時代,新加坡政府津貼大幅減少,一些業者忙於應付成本上漲,而且還要探索消費者的新消費模式,因此面對的壓力不小,過渡期可能對一些商家帶來衝擊。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講師王鵬說,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商家需要做很多決策,比如說要擴張多少、要怎樣重組和併購等等。
「一不小心,他們的決策就會導致他們面對很多新的挑戰。優化自己的供應鏈避免食材的浪費,同樣的想法可以運用在運營成本上面。要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比如說他們可以優化自己的打包外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