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李光耀雙語基金慶祝成立10周年紀念,教育部長陳振聲重申新加坡雙語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雙語教育打造了新加坡人特殊身份。他指出,世界因意識形態、文化或治理方式上的競爭和分歧而面臨分化,新加坡更應發揮獨到之處,彌合分歧,與世界不同地方、擁有不同觀點的人建立聯繫。
作者簡介

張嫏嫏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MPAM項目在讀學生
我非常認同陳部長的說法。身為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我是新加坡雙語教育的受惠者,過去20年在英美跨國企業及中國上市公司任職,發揮了新加坡人特有的、無可取代的優勢。
我父母皆是華校生,家庭用語是華語。我曾在傳統華校及傳統英校就讀,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後,進入一家英國跨國公司任職。後來公司投資了一家中資企業,必須從內部調動人員。

由於有語言及文化上的優勢,在眾多外籍人士當中,公司選擇把這任務交託於年紀較輕的我。在外派期間,我確實發揮了作用,能調解及解決因文化差異所引發的問題。外派期結束之後,中資企業讓我留任公司高管,我的事業也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
其實我並非個別例子,許多與我有類似背景的同學,也受聘於新興的中資企業,或被西方企業派到中國當高管,發揮了中西方橋樑的作用。我們的特點是能說流利的中英文,對中國及西方文化都有非常好的了解,能遊走於東西方之間,為兩方創造雙贏的局面。

反思我學習中文的經驗,我非常感謝父母堅持在家用華語溝通,並鼓勵我閱讀華文報和看華文新聞。由於在學校奠定了穩固的語言基礎,雖然後來在大學期間和工作初期沒有經常接觸中文,但工作上須要用到中文的時候還是遊刃有餘。這要歸功於新加坡的雙語教育,以及家庭的努力。
展望未來,新加坡人如何確保繼續擁有雙語優勢?在家庭用語以英語為主導的今天,我們是否還能培養出學貫中西的新世代,繼續以中立者的身份在世界舞台上發揮作用?縱觀全世界,有哪一個國家像新加坡對雙語學習投入那麼多的資源,而且無論官方或民間都不遺餘力地推動母語學習?語言學習從小開始,如果年輕父母洞悉母語的重要性,對母語持有正面積極的態度,讓孩子從小掌握好母語,那新加坡的雙語優勢必定歷久不衰。
關於MPAM項目

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MPAM)學位課程是為了滿足中國及華人地區廣大中高層管理人才的學習需要,以中文授課的碩士學位課程。2022年的MPAM項目已開放申請,如需了解更多詳情,可發郵件至招生郵箱:[email protected] 索取申請材料。
文章來源:聯合早報,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
作者:張嫏嫏,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MPAM項目在讀學生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