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病黑區最高到訪病例過千。東西兩區持續為病例到訪黑區的「不倒翁」;裕廊東和淡濱尼東過去18天從未掉榜,或跟兩地皆為區域中心,而且都有3個購物商場,服務其他區居民有關。
《新明日報》報導,新加坡衛生部自10月1日起推出地圖供民眾參考。這個地圖將全島劃成192區,劃分法是根據市區重建局的規劃分區為準。級別是根據過去3天病例到訪數來劃分,民眾最關注的是最高級別的「黑區」。
地圖首天啟用時,黑區的範圍是230至560起,數字後來有起有落;但前天首次過千,範圍為476至1025起。昨天則是第二天過千,為541起至1005起。
《新明日報》從10月13日,也就是開始實施疫苗接種差異化管理後統計,發現有好幾個區是「常客」經常出現的,如裕廊西中心、勞明達、烏節林蔭道與勿洛北,不過偶爾會脫離黑區,甚至掉到最低級別。
有兩區則是「屹立不倒」,一直留在黑區榜上:淡濱尼東與裕廊商業區。無獨有偶,這兩個也是東西兩處的區域中心。
裕廊商業區其實就是裕廊東地鐵站周遭,雖然面積不大,但有西城、JEM、JCube三大購物商場,而且圖書館和醫院也都在區內。
淡濱尼東則包括淡濱尼地鐵站和巴士轉換站,以及周圍的淡濱尼廣場、世紀廣場和Tampines One這三個購物中心。
這兩個作為東西兩處的區域中心,除了淡濱尼和裕廊東居民會到訪,像裕廊也服務周遭的裕廊西、武吉巴督和金文泰;淡濱尼東則吸引巴西立和勿洛的居民。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受訪時說,正因這兩區域的人潮眾多,而且摻雜住宅、商業與零售,所以比其他區有更多人流。
「其他地區或許只有住宅區,較少有摻到其他領域,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部分店家生意未有起色
記者走訪「黑區」裕廊商業區,該區域包含裕廊東地鐵站以及附近商場。在JEM文具店工作的阿米拉(28歲,經理)觀察到商場人潮已大致回流,甚至有時勝過疫情前。
「生意也有好轉跡象,至少相較不久前,現在已能達到疫情前的四五成。」
但也有好幾個商家表示人潮還未完全回流,生意也不見起色。服飾店員張美美(24歲)說,雖然商場人多,但多數只是走過,沒有進來光顧。
裕廊東地鐵站樓下的雜貨店員巴斯克(35歲)提到,過去這裡人潮川流不息,雖然現在看似已回流,但仍是疫情前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