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被診斷患有罕見肌肉萎縮症,男童急需在兩歲前打下280萬元一針的基因藥物,好不容易籌夠了錢,滿2歲前突然發高燒,所幸及時退燒得以治療。
《新明日報》曾報道,1歲多的男童施佁鍕(前名施宇駿)被診斷出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二型)(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ype 2),父母希望通過基因藥物Zolgensma治療讓他治癒。這一針當時的費用就超過280萬元,並得在兩歲前施打。
男童的母親施淑文(35歲,室內設計師)前晚與兒子施佁鍕(前名施宇駿)在住家受訪時開心透露,兒子兩年前打針後,幾乎已經可以和一般小朋友一樣過上正常生活。

施佁鍕已經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站立,甚至走動。他的母親在後方看著他。
「兒子現在可以自己站立,比剛打完針之後進步不少,只要有東西扶著,他也可以走路。」
施淑文說,兩年前很擔心兒子錯過治療的時機。
報導說,由於基因藥物Zolgensma的價錢太高,施淑文與丈夫通過眾籌網站好不容易籌到巨款。
「當時分秒必爭,因為必須得在兩歲前打針,否則就沒有效果了。當時,藥物送抵新加坡,他多10天就2歲了。」
不巧的是,準備注射藥物前,施佁鍕突然發高燒。
慶幸的是,他三天後退燒,趕在生日前的一周接受治療。「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太驚險了。」
體會王彥喆的焦慮心情
《新明日報》於7月8日報道,3個月大男嬰王彥喆確診患上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如今須靠機器輔助呼吸,從鼻子插管喝奶,唯有通過基因療法注射藥物,這一針卻要240萬元,父母網上眾籌救兒。
施淑文的朋友正好認識男嬰王彥喆的父母,雙方在朋友的安排下日前見面。
施淑文說,她深深體會彥喆父母的焦慮心情。
「希望彥喆可以儘快治病,一家人好好看著他健健康康長大。」
尚欠約137萬
差40萬元就完成籌款目標,男嬰王彥喆治療露曙光。
截至周一中午12時,王彥喆父母在希望之光(Ray of Hope)發起的眾籌已經破203萬元。
父親王梓全(43歲,倉儲設施經理)受訪時說:「一旦籌到款項,我們就會馬上購買藥物。」
根據之前報道,該基因療法在2019年才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針對疾病根源,通過靜脈注射藥物後,能一次性治癒的預期效果。
而今年4月在新加坡也註冊通過。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屬基因缺陷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全身肌肉萎縮無力,身體逐漸喪失各種運動功能,甚至是呼吸及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