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生根據高級華文成績報讀特選中學,可在總積分上獲得1分到3分的加分。改革後先看積分等級總分,再看高級華文成績。有不願具名的教育界人士由此推測,這可能會造成家長與學生產生「只要積分等級總分夠高,讀不讀高級華文沒那麼重要」的想法。
小學離校考試積分與中學分配製度改革於2021年生效後,修讀高級華文的學生報讀特選中學時將繼續獲優先考量,但有受訪人士認為優勢將不及以往明顯。
教育部說,新制度下的小六學生報讀同一所特選中學時,在積分等級(AL)總分相同情況下,修讀高級華文(以下簡稱「高華」)的學生依舊保有升學優勢。如果爭奪有限學額的學生都修讀高華,則以該科目成績衡量,考慮的先後順序依次為特優(Distinction)、優異(Merit),以及及格(Pass)。
倘若兩名學生積分等級總分和高華成績完全相同,才會以其他「定奪標準」(tie-breaker)決定錄取的先後。
例如,學生A與學生B同在小學離校考試獲8分,考獲高華及格的學生A,將較不修讀高華的學生B,更具特選中學入學優勢。但是,不修讀高華的學生C考獲7分,則會在特選中學的考慮名單上占據比學生A更靠前的位置。
根據現行制度,學生根據高華成績報讀特選中學,可在總積分(T-score)上獲得1分到3分的加分。改革後先看積分等級總分,再看高級華文成績。有不願具名的教育界人士由此推測,這可能會造成家長與學生產生「只要積分等級總分夠高,讀不讀高級華文沒那麼重要」的想法。

教育界人士:學生或選擇放棄高華
他說,雖然教育部調整評分的目的是減少競爭,但反過來可能會使學生放棄高華,孤注一擲全力提高算入積分等級總分的四科成績。
小女兒將成為新制度首批考生的家長鄒紅蓮(43歲,資金管理經理)受訪時認為,高華成績排除在首要考量的四科成績以外,確實會導致高華的優勢地位略遜於現在。「不過,改革後學生分數差距大幅減小,競爭更激烈,高級華文可能會成為錄取的決定性因素。」
副教育總司長(課程)孫桭煒則回應說:「從內部模擬情況來看,改革後修讀高級華文的學生優勢和現在的制度相似。」

中學修讀高級母語條件調整
另一方面,學生在中學修讀高級母語的條件也將調整。小學離校考試積分等級總分不超過8分的學生自動獲得修讀高級母語的資格;總分介於9分至14分的學生,只要母語科目考取AL1或AL2,或高級母語科目考獲特優或優異,也可修讀。
目前,有意在升上中學後修讀高級母語的學生,需要達到以下其中一個標準:小六會考成績是同屆學生的首10%,或成績在首30%,且母語考獲A*(90分)或高級母語考獲優異或以上。光華小學校長蔡頤齡說:「希望改革後將標準從90分降至85分(AL2),能鼓勵更多學生學習高級母語。」
對於成績不達標,卻對母語學習展現熱忱的學生,學校將會根據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酌情考量,這與目前制度相似。
根據教育部數據,過去四年,平均每年有兩成學生在小學離校考試選考高級華文;而在O水準考試中,這一比率為三成。
此外,考生申請報讀所在小學的附屬中學時,將該中學列為首選,仍可享有較低的入學門檻。但從今年的中學分配活動起,附屬中學在各個源流須保留兩成學額,給非附屬學校的學生。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聯合早報 ,ID: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您的分享。新知家教育誠意推薦。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