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為紀念聾啞亡母,資深女社工花1萬3000元將母親生前拿手好菜食譜印成書,希望美味傳承下去,同時也為醫院籌款。
國大醫學組織集團首席病患護導官張秀麗(52歲)受訪時透露,母親李佩英2017年罹患腦癌,隨後在82歲高齡開刀治療。
然而到了2021年底,由於腫瘤爆裂,李佩英只能臥病在床,2022年2月離世,享壽87歲。

張秀麗將亡母的拿手菜食譜印成書。
張秀麗指出, 母親天生聾啞,只能通過手語和大家溝通。
「我的外公外婆有8個孩子,母親是老三。因為母親聾啞,因此她從小在家裡學煮飯,以及照顧弟妹,久而久之學煮許多客家娘惹佳肴。」
李佩英隨後嫁給從上海到新加坡工作的張振新,並生下兩男兩女,張秀麗排最小。
張秀麗憶述,哥哥的一句話讓她決定記錄母親的拿手菜。
「當時母親已經生病了,但還會為大家下廚。一次聚餐時,哥哥問道:以後母親不在了,這些菜誰能煮?當時我就決定記錄下母親的食譜。」
每當有時間,張秀麗便與母親坐下記錄這些菜肴的製作方式,以及需要的食材。
她說,母親去世後,她為了讓親戚朋友記住她,特地將食譜印製成書。
「希望大家看到這本書時會想起母親。若能按照食譜制出美味菜肴,母親肯定會很開心。」
張秀麗透露,她花了1萬3000元印製300本書,準備把180本分給親友,其餘120本捐贈給聖路加醫院,支持籌款活動。
「我之前在聖路加醫院工作了16 年多, 知道他們很實在地幫助低收入患者。任何捐款超過250元的善心人士,就會獲贈這本書。」
聾啞父母腳踏實地生活,教導出四位大學生。
張秀麗透露,除了母親,父親張振新在7歲時因腦膜炎失去聽力,也是聾啞人士。
「父親後來到新加坡聾人學校當老師, 經介紹認識了在馬來西亞的母親,兩人後來在新加坡定居。」
她說,由於父母無法說話,因此4個孩子都學會了手語。
「父母一直教導我們要努力、踏實的生活,後來我姐姐當了教師,兩位哥哥當了飛行員,我們四個都讀了大學。」
張秀麗也被父母腳踏實地的生活態度感動。
「他們從未因自己的身體問題而感到自卑或泄氣, 反而是勇於面對所有問題。」
她還記得,母親為了幫補家用,還曾當過裁縫以及保姆。
「母親從未覺得自己低於他人,總是教導我們要自力更生。」
張秀麗說,父親2009年去世後,母親依舊樂觀地生活,並十分喜歡旅行。
「她去過蒙古、埃及、中國西安等地方,也十分喜歡嘗試新的食物,體驗新事物。」
她透露,母親早年在父親的教導下,會讀寫簡單的字,「所以她還可以通過看字幕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