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有關新加坡高價組屋的新聞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加冷黃埔地區一套房契只剩47年的三房排屋式組屋,竟以156萬8000元的價格成功出售(約845萬1520人民幣),打破了同類型組屋的售價紀錄。
這套組屋為何能賣出如此高價?原因在於它不僅擁有如有地住宅般的居住體驗,還因為面積高達366.7平方米,是普通三房式組屋的五倍大,並且還有一個巨大的院子!
這樣的居住環境完全媲美有地住宅,難怪即便政府的降溫措施不斷出台,組屋價格依然屢創新高。
新加坡的組屋(HDB)是政府主導的公共住房項目,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HDB)負責規劃和建造。
組屋的主要目的是為新加坡居民提供價格合理的住房,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
在談到新加坡的組屋時,大家往往覺得雖然它們很實用,但略顯平庸、千篇一律,居住環境也不夠舒適。
然而,事實上,建屋發展局(HDB)多年來建造了許多獨特的組屋戶型,以滿足不同時代的需求。
這些特別的組屋因各種原因未繼續建造,成為了時代的特殊產物。
但在二手房市場上,這些小眾組屋依然炙手可熱,堪稱一房難求的「香餑餑」。
新加坡那些小眾但不平庸的特殊組屋戶型
別墅式組屋(HDB Terrace House)
別墅排屋由新加坡改善信託基金(SIT)在1950年代建造。SIT是建屋局的前身,負責在海峽殖民時代解決新加坡的公共住房需求。
SIT先後在黃埔和皇后鎮地區共建造了285套組屋排屋。新加坡獨立後,建屋局在1960至1970年代從SIT接管了這些組屋排屋,並為其更新了99年地契。
如今,皇后鎮的組屋排屋地契自1968年開始,還剩46年;而黃埔的組屋排屋地契自1972年開始,還剩50年。
儘管歷史悠久,這些組屋排屋的居住環境依然優越,社區密度低,每戶自帶小院子,稍加設計便充滿情調。
雖然它們僅有99年的地契,但對於喜歡低密度庭院生活且預算有限的人來說,組屋排屋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類房型在轉售市場的價格通常在60萬至120萬新幣之間,而此次黃埔的這套創紀錄組屋排屋,成為了有公開報道中轉手價格最高的組屋。
公寓式組屋(Executive Apartment, EA)
公寓式組屋(EA)是建屋局於1984年首次推出的組屋類型,並在2000年代初期逐步淘汰。
這些單位的面積往往較大(相當於國內的大平層),從125平方米到221平方米不等,比一般的五房式組屋要寬敞得多,後者的面積通常不到120平方米。
對於喜歡大空間的朋友來說,如果能夠接受較老的屋齡,EA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些單位大多位於成熟社區,周邊配套設施齊全,生活非常方便。
近年,許多「百萬組屋」的新聞案例,其中不少便是EA類型的組屋。
雙層公寓式組屋(Executive Maisonette, EM)
Executive Maisonettes (EM) 是兩層樓的HDB住宅,通常有三間臥室和兩間浴室,有些單位還設有第三間浴室。
建屋局於1984年推出EM,並在1995年停止建造,因同時引入了執行共管公寓(EC)。
EM的雙層布局和寬敞空間,為那些想要享受別墅生活的人提供了高性價比的選擇。
由於EM在1995年停止建造,現存的EM房源屋齡都在30年以上。
近年來,雖然建屋局仍在建造少量複式組屋,但這些組屋多為頂層複式單位,而非整棟樓全部是複式戶型的EM。
「霸級」組屋(Jumbo Flat)
上世紀80年代末,新加坡房產市場陷入低潮,當時HDB還沒有實施BTO(預購組屋)制度,都是建屋局先建好房子,再出售給國民。
由於需求下降,兀蘭和義順地區出現了大量三房式和四房式組屋的庫存積壓,建屋局不得不將這些單位打通,形成面積超過1500平方英尺的「霸級」組屋,吸引那些對寬敞空間有需求的購房者。
值得一提的是,前總統哈莉瑪在搬入總統府前便居住在義順的「霸級」組屋。
這類組屋現存約2900套,主要位於兀蘭和義順,在裕廊東、勿洛和淡濱尼也有少量分布。
設計、建造和銷售計劃組屋(Design, Build and Sell Scheme, DBSS)
DBSS組屋是建屋局於2005年至2012年間推出的組屋類型,屬於新加坡獨特且優質的組屋式公寓。
不同於普通組屋由建屋局統一設計開發,DBSS組屋是由私人開發商設計建造。
由於DBSS的轉售價格過高且與EC(執行共管公寓)的需求重疊,建屋局於2015年叫停了DBSS項目。
目前,全島範圍內共有13個DBSS項目的組屋式公寓。
無論是為了居住還是投資,新加坡的特殊組屋戶型都展現出不凡的魅力,成為了房產市場上的稀缺資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經典組屋的價值或將進一步凸顯,讓人們重新思考組屋的獨特魅力與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