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我國著名書畫家、文化獎得主林子平於前晚6時逝世,享嵩壽104歲。
林子平長子林樹國指出,父親一個月前因為肺炎入院,終告不治。
《聯合早報》報導,林子平於1921年9月28日在淡濱尼巴西立甘榜出生,本名林水連,畢業自中正中學,曾任新民小學校長30年,1981年起全職作畫,一生創作約2萬幅作品,書法水墨占七成,也做速寫、油畫。

林子平。(取自8視界新聞網)
自1970年起,林子平舉辦多次個展,國家級美術館都為他辦過個展。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正在舉行「林子平:我畫故我在」個展至3月23日,呈現林子平80餘年間的畫作,包括他以水墨畫描繪了新加坡不斷變化的景象,以及書法作品和抽象藝術;至今,國家典藏林子平299件作品。
林子平捐贈百餘件作品給母校中正中學(總校),該校於2014年開設「林子平藝術館」。
2009年,時任新加坡美術館館長的郭建超,將林子平作品帶到北京中國國家美術館和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展出。
他認為,林子平的藝術展現了新加坡20世紀初,中小學的華校教育的書法課程如何啟發藝術家日後的多元創作,林子平漫長的藝術生涯及大量創作也表征了新加坡文化環境中多維度的美學關注。
未上過藝術學院 但自幼習書法
郭建超說,林子平雖未上過藝術學院,但自幼習書法,為他後來的藝術發展奠定基礎。
「林子平從20世紀中期到21世紀初的創作範圍,折射了一段深深植根於書法的藝術史,儘管他的繪畫創作也同樣受到高度讚譽,書法進一步激發了他向抽象藝術的轉型。」
林子平是十人畫會成員之一,1960年起,隨畫會到東南亞旅行寫生。2000年成為南洋藝術學院駐村巴黎的藝術家。2023年首次到英國倫敦薩奇藝廊辦個展。他在82歲獲頒新加坡藝術界最高榮譽的文化獎章;95歲獲頒新加坡功勳獎章。
後期從具象轉向抽象字畫
美術史研究者姚夢桐,於2006年將林子平後期從具象轉向抽象的字畫,稱為「糊塗字」,視為其水墨畫的巔峰。
他說,林子平的作品從本土視角出發,不管以什麼形式為載體,不管內容是新加坡河駁運,牛車水或者是『甘榜』,客觀對象經過林老的取捨概括、再創造所發揮的藝術感染力,讓讀者有個遼闊、自由漫遊的精神空間去勾起生活在舊年代的新加坡人的共同記憶。
本地藏家傅文克說,新加坡痛失了一位藝術界的國寶,林子平總在思考新的方式來呈現他的藝術。
傅文克將於2月22日在Helutrans藝術空間展出他收藏的80至100件林子平作品,從1960年代至近作。
總理黃循財周一晚在面子書發文悼念說,新加坡失去了一位最傑出的藝術家,他向林子平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即使到了晚年,林子平依舊每天作畫,他將自己的長壽秘訣,歸功於對創作的不懈熱情。」
他說,林子平的藝術成就將流芳百世,他的作品所承載的美感與精神,將繼續感動人心,啟發後人。

林子平水墨畫《新加坡河》(1978)曾於2012年5月27日,在佳士得以超過10萬新元拍出。
總統尚達曼也在面子書貼文悼念林子平,感謝他對新加坡藝術和國家認同做出了卓越貢獻,並以林子平生前的一句話「因為藝術創作,我鮮少生病」悼念這名以103歲離世的著名藝術家。
尚達曼說,林子平在白沙甘榜出生貧困,每天需要從100多個椰子中榨取椰油出售,如今卻向大眾展示他精彩的一生。
「林子平年輕時就愛上藝術,從事教育數十載後退休,重新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藝術占據了他的每一天,並於2003年獲得文化獎。
副總理王瑞傑最後一次與林子平見面是在去年10月,他在面子書貼文透露,指當時是在「林子平:我畫故我在」展覽開幕儀式上與林子平面。
他形容,當時已經高齡104歲的林子平,說起話時仍鏗鏘有力,言語中流露對藝術的熱忱。他對這位新加坡藝術界標誌性人物的離去感到悲痛。
林子平的治喪處從周二(4日)下午1時起,設在新加坡蔡厝港基督教骨灰安置所「懷念園」的The Chapel(920 Old Choa Chu Kang Rd S699815),蓋棺儀式於2月6日,傍晚5時45分進行,在萬禮火化場火化。
視頻連結: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FnLG_EyHmi/?igsh=MXByc3h1dGd0a3Jo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