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貿工部10月14日公布的數字,新加坡第三季GDP同比增長0.1%,環比增長0.6%。因環比扭轉了第二季萎縮2.7%的頹勢,讓新加坡僥倖躲過技術性衰退。

所謂技術性衰退,是指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環比萎縮。儘管新加坡躲過技術性衰退,但第三季同比和環比的增幅均低於經濟師的預測。這意味著新加坡的經濟前景仍不容樂觀。
此前,分析師預測新加坡將在第三季度取得0.3%同比增長,和1.5%的環比增長。可經過季調整後,貿工部宣布的數字是同比增幅僅0.1%,與第二季持平,環比增幅為0.6%,遠低於預期。
新加坡貿工部將於下個月公布更詳細和準確的經濟數據。

分析師認為,由於受到全球貿易摩擦影響,很多經濟體的製造和貿易活動放緩,消費者支出停滯不前。但是在新加坡,受影響的不止是這些。對於新加坡經濟甚為重要的服務業,也受到打擊。
分析師認為:全球經濟放緩正在影響新加坡的所有經濟部門。一些分析師還擔心更大範圍內全球經濟的放緩。他們紛紛表示,「新加坡目前還沒有擺脫困境。」
在相關數據公布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自2016年以來首次放寬貨幣政策。

新加坡是亞太地區最成熟的資本市場之一。新加坡經濟通常被視為反映亞太地區乃至於全球經濟的晴雨表。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9月公布的一項調查中,經濟師認為貿易緊張局勢以及地區經濟放緩,是新加坡經濟面臨的最主要風險。因此他們大幅下調了2019年新加坡經濟增長的預估。
在調整後的半年一度的貨幣政策中,金管局表示將略微放慢新幣的升值步伐,但波動的寬度和中心軸保持不變。

金管局的文告指,「新加坡經濟增長預計會於2020年適度回彈,但產出水平仍然低於潛能。因此通貨膨脹的壓力預計保持低迷。未來幾個季度的核心通脹率預計會維持在歷史平均水平之下。」
金管局上一次調降貨幣政策是在2016年4月,當時因經濟增長和通脹前景均籠罩陰雲,新加坡政府最終把斜率設為零。
其實新加坡周邊多個國家早已加入寬鬆貨幣政策的隊伍。馬來西亞國家銀行5月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是2016年7月以來首次降息。

菲律賓在5月和8月兩次降息,扭轉了2018年隨著通脹飆升而累計加息175個基點的趨勢。
印度尼西亞銀行曾在2018年隨著印尼盾貶值大幅加息,而如今也已經三次降息了。
李顯龍總理在8月曾表示,新加坡裁員和失業率仍維持在低水平,尚不需要推出經濟刺激配套。不過他也表示,一旦情況惡化,政府已做好應對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