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陸路交通管理局數字,新加坡地鐵在2022年12月的每日平均乘客量超過303萬人次。(聯合早報)
作者 侯佩瑜
相信新加坡人都知道:在本地地鐵上不可以吃喝、攜帶易燃物品、抽菸、濫用緊急按鈕、擅自跨入軌道等,違規者都會被罰款。

(海峽時報)
大家未必知道的是:在地鐵里不可以做的事情其實比你想像中多很多。
本地有一份長達24頁的快捷交通系統法令(Rapid Transit System Regulations),裡頭列出超過30種違例事項。
若觸犯了任何一項,最高罰款可是500元到5000元之間。
搭地鐵是許多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紅螞蟻在這裡為大家整理出一些「雷區」,給大家做個提醒:
不能強行登上已滿載列車

布萊德地鐵站。(聯合晚報)
在早晚的尖峰時段,每個人都趕著去上班、上學或回家,即使列車已經人山人海,通勤者硬擠進列車的畫面你一定看過(也許90%的通勤者都這樣做過)。
不過,如果授權的地鐵工作人員確定列車已滿載,指示你不得進入或留在列車內,你又不照做,就可被罰款500元。
陸交局曾表示,設立這項條例是為了授權工作人員指揮乘客,確保地鐵能有效地運行。
授權人員若覺得不安全,就有權請乘客不要上列車。
不能隔著收費閘傳遞物品

地鐵乘客出入收費閘門。(新明日報)
隨著網購越來越盛行,不少人選擇在地鐵站見面交易,在二手交易平台談好價格後,約在地鐵閘門「一手交貨一手交錢」。
先別因為在網上淘到了寶貝沾沾自喜,你可知道,在地鐵收費閘門傳遞物品其實是會觸法的噢。
任何人都不可為了進行交易,而在閘門內傳遞任何物件或貨品給閘門外的人。
觸犯此條規的最高刑罰是2000元,但地鐵職員遇到這種事情時,一般上會先警告買賣雙方。
這項條例的目的是要減少用地鐵來送貨的人數,避免地鐵系統成為交易場所,因為地鐵系統的首要目的畢竟是載送搭客。
基於保安及乘客的安全,當局不建議人們在地鐵站內逗留,尤其是乘客流量高的地鐵站。
不可以在地鐵站充電

還未上鎖的地鐵站插座,拍攝於2014年。(聯合早報)
2013年8月,一名女大學生在地鐵站控制室附近等朋友,因為手機的電池快要耗完了,她看到地鐵站有插頭,不假思索就開始為手機充電。
後來,地鐵站控制室的工作人員告訴女生,公眾不准使用地鐵站的插頭。她立刻把手機充電器拔出來,但工作人員還是告訴她說,她將因為此事接獲違例通知書,她最終被法庭罰款400元。
根據快捷交通系統條例,乘客如不當觸摸、使用、干預、弄壞或是干擾地鐵站內的任何機械或電子裝備,可面對最高5000元的罰款。
後來,本地地鐵業者把地鐵站的插座都上鎖,避免公眾誤用。
不可對其他乘客造成困擾
在快捷交通系統法令下,在列車或地鐵站內對其他乘客造成滋擾和困擾者可面對罰款高達500元。
造成乘客困擾的定義很廣,例如乘客赤裸上身搭地鐵;男女情到濃時無視旁人,公然熱吻熱摸......
不服從工作人員指揮
根據法律,任何人在地鐵範圍內,須遵守所有通知、標誌、所有合理的指示以及授權工作人員的指示,違例者可被罰款500元。
地鐵違例事項摘錄

地鐵違例事項那麼多,公眾知道的究竟有多少?是否會一不小心就違例被罰款?
公交業者在發現任何觸犯法令的行為時,將對乘客發出通知單(Notification of Offence),並通報陸交局。
之後,當局將跟進處理,並向該名乘客發出違例單(Notice of Offence)。
根據違例行為的性質,乘客可申請上訴、繳付罰款,或是被要求出庭應訊。
整體來說,搭地鐵時注意安全、為他人著想、遵守工作人員的指示,應該就不會觸法,避免荷包破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