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6月10日在流行病防備中心推介儀式上致辭時,強調持續投資於流行病防備能力的重要。(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文 / 劉智澎
(早報訊)由杜克—新加坡國大醫學院新設立的區域流行病防備中心,將與新加坡當地和全球夥伴緊密合作,運用從冠病疫情得到的經驗及教訓,加強區域對未來公共衛生威脅的預測和應對能力。
新的杜克—國大流行病防備中心(Duke-NUS Centre for Outbreak Preparedness)計劃提高實驗室科研能力,研究可能造成大流行病的病原體;加速疫苗、診斷及療法的創新研發工作,以及支持醫療系統管理疫情的能力。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於6月10日在中心推介儀式上致辭時,強調持續投資於流行病防備能力的重要。
他說,隨著冠病疫情在全球多地大致受到控制,人們的注意力已轉向俄烏戰爭、全球供應鏈中斷以及全球經濟再次衰退的風險。
但他提醒,新加坡不能忽視冠病疫情,應對下一場大流行病的準備工作也不能鬆懈。「如果分心,後果可能具毀滅性,死亡人數可能相當於另一次世界大戰。」
王瑞傑也說,受氣候變化和自然棲息地遭破壞等因素影響,未來暴發大流行病的機率如今變得更高。
研究顯示,由於東南亞國家的人口密度較高,加上人口流動、環境變化,以及人類與動物的接觸轉變,下一場大流行病在東南亞發生的風險最高。
目前應對大流行病的一個關鍵缺口,是無法及時獲取構成疾病威脅的病原基因數據。
新的流行病防備中心將與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攜手設立亞洲病原基因工作組(Asia Pathogen Genomics Initiative),提高南亞及東南亞國家對新型傳染病基因組的監測和測序能力。
文章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