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動部隊闊別四年重回國慶慶典。(李國豪製圖)
喜歡軍事裝備的軍事迷有眼福了!
今天8月9日是新加坡的國慶日。闊別4年,機動部隊將再度回歸2019年國慶慶典,秀秀肌肉,展現一下新加坡的國防實力,讓廣大國人激動一下。
機動部隊國慶慶典初登場50周年
1969年,機動部隊首次在國慶檢閱禮上亮相,今年機動部隊將迎來國慶慶典初登場的50周年。本屆慶典登場的機動裝備一共有79種款式,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

2019年國慶慶典79款,171部軍事裝備參與機動部隊遊行。(國慶網站)
其中,12款武裝部隊軍備將在國慶展開它們的處女秀,包括最新的裝甲部隊和火箭飛彈系統,象徵我國先進且不斷升級強化的防衛實力。

12款軍備將在2019年國慶初次亮相。(國慶網站)
慶典當天,171部裝甲車、軍用、警察和民防裝備將組成長達1.3公里的車隊,配合多媒體視聽特效,分為四個環節呈現,整個節目環節預計耗時14分30秒。
機動部隊一直以來都是國慶慶典的焦點所在,今年機動部隊將在慶典第二幕,開足馬力,以雄壯威武的姿態駛入政府大廈前大草場。喜歡軍事裝備的蟻粉如果不想錯過機動部隊氣勢磅礴的入場儀式,那就一定要在國慶當天鎖定紅螞蟻面簿,紅螞蟻將第一時間放上機動部隊的行進片段。
放一段國慶預演(7月27日)當天機動部隊的部分片段給蟻粉嘗嘗鮮。
三款軍備初登場
79款的機動裝備,可說是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不過,有幾部焦點中的焦點,是蟻粉絕對不能錯過的。
其中,初次亮相的12款武裝部隊軍備裡頭,最受矚目的要數裝甲戰車Hunter、備萊斯(Belrex)輪式裝甲支援車、ASTER-30型地對空飛彈系統以及輪式救援車(Wheeled Recovery Vehicle,簡稱WRV)。
Hunter裝甲戰車
Hunter由國防科技局、陸軍部隊及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聯合研製,是我國一手包辦設計和建造的新一代裝甲戰車。

Hunter裝甲戰車。(海峽時報)
Hunter於2006年開始構思建造,期間經過多個原型版本的不斷改良,最終在今年成功破繭而出,編入裝甲部隊行列。明年開始將首先由第42裝甲營士兵率先接手操作,並逐步取代現有的M113裝甲車。
Hunter創下兩個第一:
第一款配備反坦克飛彈(Anti-Tank Guided Missile)系統的裝甲戰車,作戰時車內士兵可鎖定並發射炮彈擊毀敵軍裝甲平台,大幅提升作戰效率。
第一款全數碼化的陸軍部隊裝甲戰車

Hunter是首款全數碼化的裝甲戰車。(海峽時報)
Hunter內部操作座形和飛機駕駛艙雷同,前方操作員負責駕駛,後方火炮操作員和戰車指揮官並坐,後方二人可透過數碼操控系統互換手上職務,包括監測敵軍動向、路徑、發射炮彈,甚至是代為駕駛戰車等。
戰車指揮官座位同時也附有獨立環境視察系統,可在隊友進行各別任務時,繼續搜尋其他目標。
Hunter外部四周裝有全視角攝像器,可讓戰車內部士兵在「足不出車」的安全情況下持續應戰。此外,戰車裝備的鐳射雷射探測器會在發現敵方鐳射定位時發出警報,以讓操作員及時移動戰車躲避炮火。
除了殺傷力數值點滿的作戰裝備,Hunter也附有高性能的戰略策劃與通訊系統(Army Tactical Eng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ARTEMIS)。指揮官在行動前就可通過電腦進行戰略策劃和部署,等到了戰場就可根據系統的相關策略引導士兵作戰,再也不怕手忙腳亂啦!
另外,Hunter的數碼作戰系統也可對外要求無人機等機械化裝備的支援,或透過上述平台收集關鍵情資,溝通無礙沒煩惱。Hunter的實時監測也可以即時提供操作狀況並預防戰車失修拋錨,絕對是保家衛國,出門打仗的必備良品!

Hunter裝甲戰車集「智慧」和「威力」於一身,文武兼備。(聯合早報)
備萊斯(Belrex)輪式裝甲支援車
介紹完裝甲戰車,接下來是這台由新科動力(ST Kinetics)和國防科技局開發和製造的備萊斯輪式裝甲支援車(Belrex Protected Combat Support Vehicle)粉墨登場的時刻。

備萊斯輪式裝甲支援車。(網際網路)
備萊斯支援車載重達4000公斤,軍人無需探出頭就可利用座艙內的操縱杆啟動該軍車配備的7.62毫米口徑機關槍。
上述這點很重要,因為正好體現了備萊斯支援車提升作戰部隊的整體實力與士兵在戰場上的存活率的重大功用。
除了更強大的火力和更有效的保護,備萊斯支援車也得以強化陸軍網絡化作戰能力,通過信息網絡聯繫個別兵士和軍種的武器系統,大大提高步兵的戰場效率。

備萊斯支援車提供更強火力和更堅固的保護。(國防部)
備萊斯支援車分為備有10類不同裝置的車種,包括工兵、醫務、信號以及物流行動與用途等車款,大幅提升軍隊的靈活度。

備萊斯支援車將提升武裝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海峽時報)
ASTER-30型地對空飛彈系統
這款法國軍火巨頭MBDA公司製造的地對空飛彈系統於去年引入新加坡,以取代已在空軍服役30年的改良鷹式系統。

ASTER-30型地對空飛彈系統。(新加坡空軍部隊)
ASTER-30有能力應付戰鬥機、無人偵察機等多種威脅,其射程可達70公里,比現役的鷹式系統的40公里多出將近一倍。這也將使新加坡有能力在更遠的距離中,同時應對各種威脅。

國慶預演率先亮相的ASTER-30。(海峽時報)
和現役鷹式系統相比,所需的操作人力也更為精簡。現役鷹式系統需要30人部署,ASTER-30則只需要三人。
目前空軍部隊已在測試ASTER-30,一旦編入服役,它將融入加強版的全島空防系統(Island Air Defence System)。

ASTER-30將成為全島空防系統的生力軍。(國防部)
輪式救援車(Wheeled Recovery Vehicle,簡稱WRV)
這是新加坡武裝部隊的新型救援車,最大的特點就是「力大無窮」,能吊起35公噸的車輛。它的英文名字取得很好,意味著武裝部隊里所有有輪子的交通工具一旦拋錨,都可以通過它的幫助來「恢復」移動。

輪式救援車。(國防部面簿)
武裝部隊的重型軍車如果不幸拋錨,絕對無法像一般車輛一樣打電話叫個吊車服務就輕鬆解決。再兇猛的戰車只要跑不動,都只能是一台不能動的車,這時候輪式救援車就能夠派上用場啦!
目前武裝部隊所使用的MB 2636A型救援車最多只能搬動26公噸重的車輛,以下文紅螞蟻也會介紹的泰萊斯(Terrex)輪式裝甲運兵車為例,以往必須出動兩輛MB 2636A型救援車才能拉得動35公噸重的泰萊斯輪式裝甲運兵車,但新的輪式救援車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此外,輪式救援車所安裝的旋轉式起重機,也能讓操作者從不同角度將重型車輛拖出,這讓經常在森林或市區等不同地勢訓練的武裝部隊獲益良多。
輪式救援車的車身周圍有五個緊急按鈕和三個倒車視頻影響,讓操作員查看死角,並在緊急情況時可以按下緊急按鈕停止操作。
輪式救援車一般上由兩人操作。

輪式救援車是武裝部隊戰車拋錨時的「救星」。(海峽時報)
兩款經典中的經典
除了上述四台非常吸睛的後起之秀,機動部隊中還有幾款保證讓軍事迷念念不忘的經典。
豹型2SG主戰坦克(Leopard 2SG Main Battle Tank)
車如其名,裝甲部隊中的「鋼鐵猛獸」,新加坡武裝部隊當之無愧的「肌肉棒子」。

豹型2SG主戰坦克。(NDPeeps面簿)

豹型2SG主戰坦克是陸地上最強悍的武器之一。(國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