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加坡的中學生看到古文都感覺頭大,
完全不知所云的也不在少數,
不過,這次文學課程的修改,
不知道對中學生是好還是壞?
新加坡將於2019年實行新的中學華文文學課程,
新課程古典文學部分異常薄弱,
文言文完全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加坡文學作品。
據悉,目前的中學華文文學課程包括文言文七篇、
古代詩歌15首、現當代小說八篇與現代詩歌六首。
其中,兩篇小說與兩首現代詩歌是本地作家作品。
相比之下,新課程比舊課程簡單多了,
如果以總篇數計算,少了一半以上。

在修改的新課程中,文言文完全刪除,
唐詩只讀李白與杜甫作品各一首,
宋詞只讀蘇東坡與李清照作品各一首。
教育部官員說,新教材有半數是新挑選的,
以增進學生對文化遺產的認識,讓科目保持實用,
好幾篇古代詩詞被抽出,取代的是新加坡文學作品。

文言文對於有些人來說,十分晦澀難懂,
但它也是珍貴文化遺產,把它刪除是否真的沒用呢?
在當代社會我們固然不說古文,
但閱讀與寫作還是經常用到,
因為一些耳熟能詳的成語與雋語箴言,
多出自文言文名篇。例如「望洋興嘆」「買櫝還珠」「怡然自樂」
「汗出浹背」「五十步笑百步」「出淤泥而不染」等等,
它們的出處,就是這次被刪除的文言文篇章。

至於古典詩詞,從15首減至四首,刪幅達70%以上。
現今小學華文課本陸續介紹唐詩,
培養學生閱讀古典文學的興趣,是樂見的發展;
中學華文文學詩詞部分卻大幅刪減。

教育部每五年檢討一次課程,這次中學華文文學課程的修訂,
相信跟學生每況愈下的程度有關。
南華中學母語部主任,也是課程檢討委員會委員陳慧敏說:
「讀文學能豐富人生,培養學生對人性和社會的了解,
拓展世界觀。我們要讓中學生先願意走入文學世界,
不要感覺文學與他們的差距很遠,沒有辦法了解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