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迅頭條7月30日消息,香港一份調查顯示,愈年輕的市民對虛擬貨幣有較高的接受能力。
受中美互征關稅影響,有46%香港市民認為未來經濟會變差,由於擔心經濟受衝擊及拖累股市下挫,有23%考慮改為投資虛擬貨幣,作為抗衡經濟逆轉的投資對沖工具。

此外,調查還發現,更有高達六成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應仿效美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國家,向從事虛擬貨幣的交易平台發出牌照,及作出監管。
但投資虛擬貨幣風險大,涉及虛擬貨幣的詐騙案件也屢禁不絕。
香港警方近日偵破一宗牽涉虛擬貨幣的投資詐騙案件,涉及資金高達5800萬港元,12人落網,受害人多達百人,其中大部分為內地人。有業內人士稱,這種宣傳手法與「傳銷」類似,投資者需要特別小心。
據鏈訊頭條7月27日消息,香港《明報》網站報道,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收到超50名香港、內地市民求助,他們在去年10月起買入一家控股公司發行的虛擬貨幣投資,公司聲稱可3個月回本,1年賺10倍。但自今年初開始,市民發現不能提取現金回報,其後更被要求注資1000美元「激活」帳戶,但有人付款後仍然無法兌現,多名市民懷疑受騙,其中26人26日下午在議員陪同下報警。

虛擬貨幣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備受爭議。
早在去年九月,香港證券和期貨事務委員會就表達了對於虛擬貨幣的疑慮,認為大多數的虛擬貨幣活動都不受規範,建議必須向香港證監會發牌或向證監會註冊。為了喚醒大眾對於虛擬貨幣的危機意識,香港庫務局和投資者教育中心也聯合推出了公眾教育活動。
香港為阻擋民眾對虛擬貨幣投資可謂操碎了心!

因為香港行動的給力,在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FSTB) 4 月 30 日公布的一份《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評估報告》中提到:雖然虛擬貨幣本身易被利用作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但至今未見對香港的整體風險造成任何影響,因此虛擬貨幣的風險被評估為中低級。香港行動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此外,不只香港的年輕人,視虛擬貨幣為一種有前景的投資手段,據鏈訊頭條報道,三分之一的德國人將加密貨幣視為投資機會,大多數 20 多歲的德國年輕人與股票、 CDs 和債券等傳統金融工具相比,更喜歡投資加密貨幣。此外,非洲肯亞、韓國、印度、美國等國年輕人,都表達了對虛擬貨幣的熱衷。全球年輕人,都在擁抱數字貨幣,就如同一種個性化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