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數據表明,2016年,中國出境留學生人數達到54.45萬人,在外留學總人數達136.25萬人,且留學人員年齡日趨低齡化。
到2018年已經有超過60萬學生在外留學,低齡留學生漲幅達30%。
留學家長大部分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不同的地方,見識到不同風景和文化,有國際化的眼界,也不乏不喜歡孩子接受應試教育的家長~

有長遠眼界的家長在孩子中小學或者幼兒時期就送出國讀書,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孩子年齡小適應能力更強,二是可以給孩子高中或者大學更多選擇。
留學首選新加坡
政治、經濟形勢穩定,教育基礎設施完善,生活環境環境優美,安全環境較好。
新加坡採用英國或美國的教育體系,且與英美名牌學校建立了合作關係,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新加坡小學的教育質量不錯,其學生在國際數學和測試中持續名列前茅。
在新加坡小學留學的費用相對而言比較低,僅為英、美等國的2/5至3/5左右。入讀公立學校還有機會申請到高額獎學金及高達80%的助學金。
新加坡素有留學的「黃金跳板」之稱,在新加坡學習1-2年後,留學生可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繼續深造。
幼兒園、小學留學拿不定主意?
幼兒園、小學的孩子生活無法自理,留學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國內,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在家裡有爸媽寵著,爺爺奶奶溺著,生活沒辦法做到獨立。這個階段的孩子出國,面臨最大的困難就在生活照顧方面。
其次,讓孩子獨自留學海外,沒辦法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孩子學習不自覺,又沒有家長監督,很容易荒廢學業。

新加坡作為「最適宜孩子成長的國家」,在政策上非常照顧國際學生。考慮到低齡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有限,新加坡政府對3-17歲的國際學生開放「子母陪讀」政策,允許直系母性親屬來新陪讀。
開放「子母陪讀」,母親、奶奶或者姥姥任一方都可以到新陪讀,照顧孩子起居生活,讓孩子安心完成學業。並且,第二年後還可以申請在新加坡工作,補貼留學費用。
幼兒園、小學的孩子那麼小,怎麼適應國外生活
「華人環境」易融入
新加坡是個多元化的國度,其中本國公民和永久居民326.3萬。其中76.8%是華人,13.9%是馬來人,7.7%是印度人,1.4%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

華人環境,無論是語言、飲食、風俗習慣等方面,都與國內有相似之處,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更容易適應。

在新加坡隨處可以找到中國傳統的美食,海南雞飯、重慶火鍋、麻辣香鍋等,滿滿的親切感。
新加坡華人那麼多,英語學習可以嗎
「全英授課」快掌握
隨著全球化的進展,有不少家長早早送孩子到新加坡留學,除了看好新加坡先進的教育外,很大的程度上是想孩子能掌握一門外語。

新加坡的所有課程都是全英授課,幼兒園、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學習語言最佳的時期,孩子能很快地掌握英語,適應國外的授課方式。
雖然新加坡是華人眾多,但是卻有非常好的英語環境。出去逛街買東西、吃飯,會發現他們都會主動用英文交流,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更大膽地開口說英語,告別國內的啞巴是英語。
幼兒園、小學的孩子還太小,出國留學易忘本
有不少家長還是會擔心孩子過早出國留學,會中文水平低、中國傳統文化意識不強、思想西化等問題。
「母語教育」不忘本
有不少中國孩子早早留學英、美、澳等國家,導致中文基礎差,基本不具備交流能力。並且從小在國外的環境長大,對中國的文化沒認同感和歸屬感。
這些孩子多數以後的生活都會在國外,雖然也有部分孩子選擇學成回國的,但是也會非常不適應國內的環境和制度,蹩腳的中文讓他們更難重新融入國內環境。

新加坡四大語言(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其中馬來語作為官方用語,英語為行政語,四大語言中就包含華語,具有一定的中文環境基礎。
文化認同感源於教育,新加坡推行「雙語教學」,新加坡學校都會設置母語課程,中國學生需要修讀「華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在新加坡留學不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