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
四分之三的痴呆症患者
感到羞愧和牴觸,
其中一半的人認為「恥辱」是主要原因,
覺得別人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
新加坡一位25歲的諮詢師說,當他83歲的祖母開始出現痴呆症狀時,他正在上中學。隨著病情的惡化,她越來越覺得沮喪和挫敗,這也導致了她的憤怒和暴力,當任何人接近或觸摸她時,包括她的家人,她都會大發雷霆。
並且當他的祖母忘記他們的名字或其他什麼的時候,她會感到羞愧並道歉。

昨日(4月29日)發布的第一份全國痴呆症調查結果顯示,四分之三的痴呆症患者感到羞愧、孤獨和被排斥。一半的人認為「恥辱感」是他們感到羞恥的主要原因。
這項由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和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A)開展的研究調查了5600多人,包括32名痴呆症患者、1156名護理人員和4491名與痴呆症患者無關的人。
調查結果
近30%的照顧者表示,他們在公共場合照顧患有痴呆症的親人時會感到尷尬;
約56%的公眾認為自己對痴呆症的了解程度較低;
超過54%的人覺得與痴呆症患者交往不自在;
近五分之四的受訪者希望為改善痴呆症患者的生活做出更多努力。

什麼是痴呆症
ADA網站將痴呆症描述為一個涵蓋了包括記憶力喪失和智力下降在內的一系列症狀的總稱。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症。

新加坡心理健康研究所(IMH)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新加坡,60歲以上的人中有十分之一,85歲以上的人中有二分之一患有痴呆症。
這意味著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0萬。
ADA發言人Jeremy Khoo告訴新加坡《新報》,調查結果令人擔憂:「那些對痴呆症一無所知或與之接觸的人對這種疾病有很高的偏見,這可以理解,但令人驚訝和擔憂的是,即使是那些患有痴呆症的人也會對這種疾病有恥辱感。」
「當他們覺得這種情況是可恥的,或者覺得這種疾病被偏見化了,他們不太可能尋求幫助或尋求支持」,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SMU’s School of Economics)統計學高級講師程茜(Rosie Ching)補充稱。

「儘管新加坡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上世紀90年代,她的曾祖母患上痴呆症),但討論痴呆症仍然非常重要,因為它正逐漸成為國家對社會福祉的威脅。」23歲的肖恩是一名大一本科生,他也參與了這項調查。
ADA執行長Jason Foo說:「我們需要努力改變社會心態,打破刻板印象。我們可以看看自己在做什麼,並探索一些方法,看看我們如何能讓痴呆症患者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並減少這種恥辱。」
提高對痴呆症的認識
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ADA)將於今年6月發起一項全國性的痴呆症宣傳活動,從一系列痴呆症語言指南開始,然後是路演、活動、演講、視頻,最後在9月21日世界阿爾茨海默氏症日的一場公共活動中達到高潮。
ADA執行長Jason Foo說:


「ADA認為應該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教育人們意識到痴呆症,注意任何先入為主的想法。在建設包容的、對痴呆症友好的社區方面——任何人和任何組織都可以成為這一運動的一部分。」

昨日發布的首份有關痴呆症的全國調查也清楚地表明需要提高對痴呆症的認識。他強調:
「我們所有人都不應該關注他們(痴呆症患者)的缺陷,而應該關注他們如何利用剩餘的能力。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他們仍然可以過上有目標、有意義的生活。」

如何幫助痴呆症患者
美國老年痴呆症協會發言人傑里米·邱說,對痴呆症患者來說,保持活躍,繼續他們的日常工作和興趣是很重要的。
他補充道:「例如,我們組織藝術和痴呆項目,讓痴呆患者保持思維活躍,繼續做他們能做的事情,比如藝術和手工藝,而不是專注於他們不能做的事情。」
他說,這樣的活動能喚起他們的記憶,有助於延緩衰老。他補充說,隨著意識的增強和恥辱感的減輕,患者更容易向他們的社區尋求幫助,減輕他們的壓力和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