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戴森之後,新加坡又在積極尋求更多與電動汽車製造商合作
以生產高端卷髮棒和吸塵器聞名的英國戴森有限公司,
自去年年底計劃在新加坡生產第一輛電動汽車之後,
新加坡變得更積極尋求與其他綠色汽車製造商洽談機會,
從而擴展該國電動汽車業務。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悉,新加坡目前正在通過貿易協定、高水平勞動專業技能、當地供應鏈和嚴格的智慧財產權,
來促成與全球市場的連接。
據政府機構介紹,眼下新國正在積極吸引投資。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局長莊凱峰談到該計劃時表示,
除了Dyson外,希望有更多電動汽車製造商前來合作,擴大業務範圍。
"我們正在與其他一些製造商進行積極討論,設想建立集群。"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1991年在英國倫敦成立的家電公司,戴森希望在快速發展的亞洲汽車行業嶄露頭角。
該公司目標旨在2020年前完成其在新加坡的工廠搭建,2021年在新國推出首款綠色電動汽車。
目前,戴森已經在製造重要零部件,如高速馬達和電池。
儘管新加坡可供工業使用的土地稀少且昂貴,
但高精英人才團隊,毗鄰中國、日本等市場,
政府如今對科技公司的激勵政策(5年稅收減免)等,都成為吸引製造商的考量因素。
發展高新技術和創新產業對新加坡的誘惑不小。
一旦引入其他電動汽車製造商,將為新加坡綠色汽車行業創造不小規模,
這也成為刺激該國科技汽車產業發展的因素。
使用高科技機器人以及自動化、供應鏈技術,則可以幫助緩解對新加坡高勞動力成本的擔憂。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加坡沒有一家汽車製造廠,也是世界上購買汽車最昂貴的地方之一,
汽車製造商的加入更像是一場資本遊戲,有助於新加坡該行業力量發展。
此外,莊凱峰還提到,碳排放將成為全球倡導"低碳環保"的制約因素,
研發低碳出行的汽車成為國家的義務,更成為環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一種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