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分之一的財富500強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
新加坡
719.1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約等於五分之一個佛山市。這裡是全球最國際化、信息發達、高效和經濟活躍的地區之一,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新加坡位列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三分之一的財富500強公司在此設立亞洲總部。
「新加坡最大的優勢之一,在於信息集中,比如在東南亞,要想獲取和收集更多更準確的信息,在別的地方也許一個月都搞不清楚,但是在新加坡一天就能解決。」陳加品在新加坡建築市場深耕多年,任新加坡安徽商會會長、CCECC總經理,在他看來,新加坡覆蓋的是整個東南亞、澳洲,甚至更大範圍的國際市場。同時,商會相對成熟且互相聯繫密切,當地政府機構對於走出去和引進來等都非常完備。
「佛山製造」也早已經開始走入新加坡這個「無國界」的國際化市場,在這些海外企業家眼中,佛山因為政府的「服務功能更強」、「產業鏈成熟」等優勢,「佛山製造」有實力有底氣打出更大的市場。
「無國界」辦公室「六個半小時」的貿易生態圈CCECC公司設在新加坡WCEGA大廈23樓,公司的總經理是新加坡華人眾多商會之一的安徽商會會長陳加品。很多「走出去」的企業在海外的辦公室都有所相似,辦公室里總是融合著各個國家的員工,「無國界」是新加坡的常態,即使是在本地企業中。比如,很多新加坡人在接電話的時候,第一句話會先問聲「hello?」而後根據電話對方的語言,再選擇用英文、中文普通話、粵語、馬來語或者其他語種來交流。這種「無國界」的背後,是新加坡的國際化與信息發達與聚集。「新加坡的優勢在於信息量高度集中,很多信息在別的地方可能一個月都搞不清楚,在新加坡一天就解決了。」新加坡安徽商會會長、CCECC總經理陳加品說。這種信息量的高度聚集,源於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地位、交通樞紐的地理位置與功能,還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廣泛的商業網絡和多樣的融資渠道等。在濱海灣金沙的棧道上,對面的高樓林立的新加坡金融中心,幾乎囊括了世界各大銀行。據統計整個新加坡大約有2.6萬個國際公司立足,三分之一的財富500強公司在此設立亞洲總部。新加坡被旅遊者稱為「花園城市」,國土面積只有佛山南海區的三分之二那麼大。但這裡卻是全球最國際化、信息發達、高效和經濟活躍的地區,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新加坡位列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和其他東南亞地區不太一樣,新加坡不是一個「製造」和建廠生產為主的土壤,而是一個商貿、銷售和信息集中的平台。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或者分支機構,面對的是「6.5小時(飛行)生態圈」,輻射整個東南亞、日韓和澳洲市場。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走出去」公共服務平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是亞洲地區的重要航空運輸樞紐,2017年數據顯示,100多家航空公司在此運營通往全世界380個城市,每周超過7000個航班的航空網絡,平均每90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降。12家航空公司已經開通新加坡往返中國33個城市的航線。新加坡同樣還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燃油供應港。新加坡已經開通200多條航線,連結1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是全球僅次於中國上海的第二大貨櫃港口。
「無時差」4小時飛行「佛山製造」深入新加坡從佛山到新加坡,2600多公里直線距離,飛行時間大約4個小時,並沒有時差。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此前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從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投資流量看,主要流向新加坡、以色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越南、泰國等國家地區。從投資存量看,截至2016年末,位列前10的國家是:新加坡、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寮國、哈薩克、越南、阿聯、巴基斯坦、緬甸、泰國。其中,對新加坡投資流量和存量都位居第一,分別為31.7億美元和334.5億美元,分別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20.7%和25.8%。儘管從來沒有來過佛山,但是陳加品對於「佛山製造」毫不陌生。「在新加坡,很多人或者企業會在佛山買東西,除了日常用品,比如餐館的很多設施,桌椅、餐具、陶瓷等,都是從佛山訂購的。」佛山的瓷磚、柚木地板早已經出口到新加坡等海外市場,新加坡濱海灣金沙綜合娛樂城的鋁型材產品,同樣是出自佛山大瀝鎮的知名企業。新加坡企業「走出去」來到佛山的同樣不在少數,凱德、豐樹等知名企業早已經進駐佛山打造商業、產業、住宅等綜合體項目,去年8月,新加坡建築機器人項目落地佛山高新區。去年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鄺保華博士攜凈水處理及發動機技術項目到訪佛山,考察了佛山市博士創新夢工場、三水環保企業。
新加坡市場重「精」建議企業要重視品質、信譽「新加坡的市場不是那麼大,但是因為匯率的關係,有些高端產品還是非常有市場的。」陳加品打了個比方,「同樣是一個億,在新加坡做一個項目,相當於中國做了五個項目。」但是,兩地的模式不同,也造成了企業發展思路的差異。陳加品直言,「在中國很多慣性思路放在新加坡可能並不合適。比如中國市場要規模,可能會拼價格,但是在新加坡不一樣,新加坡以『品質量』優先。總體來說,國內的市場比較『大』,但新加坡市場比較『精』。」如今,在新加坡發展的國內企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央企,一種是民營企業。「走出去」公共服務平台顯示,包括中石油、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太平洋保險、中國建築、中國電信、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海運等主要中資企業已經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而對於佛企更加關注的民營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陳加品也給予中肯的建議。「民企在國外發展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貿易關係,先尋找靠得住的代理商;第二步是設立辦事處;等市場比較熟悉的時候,再設廠。」陳加品認為,「在新加坡由於市場的關係,最主要還是做貿易,設廠在新加坡周邊的國家比較合適,一般在東南亞的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因為這些地區人口比較多。」當然,在密切的兩地貿易合作中,也存在一定問題。在新加坡的一位企業家直言,與部分國內企業在合作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和摩擦,儘管這是少數情況,但是也間接影響部分製造業「走出去」的發展之路。「以前合作過一家公司,在約定好價格之後,該公司卻在裝滿了貨櫃之後提價,那個時候我們已經來不及再更換供應商。」該企業家補充,「新加坡的市場特點是講信用,守規矩。我們在選擇合作方的過程中,質量不過關、信譽不好的企業基本都會淘汰。但總體來說,我們在深圳、佛山合作的企業中,更多的還是越來越與國際接軌,重視信譽的優質企業。」
政府搭平台提供服務「佛山製造」能打出更大的市場站在新加坡烏節路地鐵站或者公交站,就可以感受到這裡的經濟活力與高效。新加坡貫通5條地鐵合計113個地鐵車站,從早上5點30運營到凌晨1點結束,這裡始終一副忙忙碌碌的景象。在這裡可以直觀感受到國際化的氣息。在地鐵站閘口,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人川流不息。據統計,截至2016年6月,新加坡居民中華人占74.31%、馬來族占13.37%,印度族占9.07%,其他種族占3.24%。其中華人在新加坡經濟社會中地位較高,經商表現突出,有眾多規模大、影響廣的商會組織。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走出去」公共服務平台顯示,新加坡共設有16個部,其中,貿易與工業部是新加坡的商務主管部門,同時,貿易與工業部還負責制定整體貿易政策。旗下法定機構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是新加坡對外貿易主管部門,下設貿易促進部,並分設商務合作夥伴策劃署和出口促進署。外國投資者可以通過以下形式在新加坡開展業務活動,包括公司、分公司、代表處、合夥、有限合夥、有限責任合夥和獨資經營等。「華人商會在此聯繫、交流密切,當地政府對於走出去和走進來機構設置也做得非常完善。」陳加品所在的華人商會,會員有近五百家,彙集了建築、房地產、醫藥、餐飲、建材、貿易、投資、旅遊、教育和高科技等各個行業和領域。這些華人商會的功能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幫助國內企業更快地進行本地融合,一個是更好地宣傳好中國市場的聲音。「讓更多企業家,在此交流。」「我們很多合作夥伴來自佛山,佛山製作業活躍,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新加坡在工程建設方面,有不少產品來自佛山。同時,我感覺佛山的政府的服務功能非常優秀,同時市場經濟在起主導作用。僅僅是大瀝一個鎮都可以達到這麼大的產業集群。」在這些海外企業家眼中,更多的「佛山製造」如果能夠政府搭建的平台走出去,以及向優秀的企業學習,提供高質產品、誠信經營、快速了解和融入海外當地人文和風速,「佛山製造」可以走出更大的市場。「『一帶一路』要做下去,製造業要走出去。如果企業堅持,一定會有機會的。」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