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格局日益分化的今天,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燈塔」,其重要性前所未有。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強調,蘇州工業園區在其30周年之際,已遠遠超越了一個普通工業園的範疇,它成為了中國與世界保持緊密聯繫的象徵,展現了中國全面發展的決心和對世界的貢獻。

圖源:FACEBOOK
自2023年9月9日起,陳振聲擔任負責蘇州工業園區的新方部長,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深入闡述了園區作為「燈塔」在當前形勢下的合作價值。蘇州工業園區自1994年開發建設以來,不僅是中國與新加坡首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也是中國首個跨國合作工業園區。園區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持續發展,正引領著中新雙邊合作的未來。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是合作的「燈塔」
三十年間,中國的國際融入度顯著提升,世界對中國的認識也在加深,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國與世界聯繫的「燈塔」,其意義不僅未減,反而更加凸顯。

圖源:FACEBOOK
園區GDP從1994年的11億3200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3686億元,增長了325倍;入駐企業數量也從150家增長至18萬8717家,園區還榮獲聯合國2023年度全球傑出投資促進機構獎,成為中國唯一獲獎單位。
陳振聲認為,蘇州工業園區不僅僅是一個市鎮的構建,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活體系,為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提供了工作和生活的保障。蘇州的發展模式,無論是產業、治理還是生活方式,都有望成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榜樣,在當前競爭激烈的世界中,這無疑是中國向全球貢獻的一個重要機會。

圖源:FACEBOOK
陳振聲認為,世界越動盪,中國就越需要通過項目如蘇州工業園區來展示其與世界保持聯繫的意願,而園區的成功,恰恰在於新中雙方的深度互信和對彼此需求的深入了解,這種信任是通過新加坡和蘇州的持續互動而鞏固的,需要不斷地加強。
中新可互鑒優勢 向共同目標持續合作
在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的基礎上,新中合作又擴展到了中新天津生態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和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陳振聲指出,未來是否有更多政府間項目並非關鍵,重要的是兩國在不同領域和城市的合作模式,新加坡與中國在規模、地理、資源稟賦和歷史等方面的差異,為雙方提供了合作的機會。

圖源:CNA
隨著中國經濟的成熟和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步伐加快,陳振聲看好新中在第三國合作的項目,認為這是未來合作的另一個重要領域。蘇州工業園區將繼續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發揮領頭羊作用,為深化兩國合作貢獻力量。蘇州的產業發展和社會治理將不斷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為全球提供寶貴的發展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