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馬來西亞的印度煎餅(roti canai)近日獲評選為「全球最好吃的麵包」,新加坡的印度煎餅(roti prata)卻排名第12。兩者都是印度煎餅,roti prata和roti canai有何差別呢?
《8視界新聞網》報導,國際旅遊美食網站「美味地圖」(TasteAtlas)近日發布由公眾評選出的「世界100種最好吃的麵包」排行榜,馬來西亞的印度煎餅以4.9的高分位居冠軍寶座,新加坡的印度煎餅則以4.6分排名第12名。
對此,媒體採訪了10名公眾,幾乎全數都認為新馬兩地的印度煎餅是一樣的,只是兩邊叫法不同,並對兩種煎餅排名落差甚大感到震驚。
公眾葉偉權就說:「新加坡印度煎餅排到(第)12有點離譜,因為它們的味道也沒有差很遠。」
公眾Simon也認為:「我覺得新加坡印度煎餅值得更公正的排行榜,因為是一樣的食物對嗎?」
有民眾調侃指出,因為新馬匯率的關係,大馬的印度煎餅會更划算。
大馬觀光客韋思盈從未聽過或嘗試過新加坡的印度煎餅,但她指出,大馬的印度煎餅配咖喱,香料足、味道很香。
也有人表示比較喜歡吃大馬的印度煎餅,因為比較薄脆,也沒那麼油膩。
新加坡印度煎餅攤販受訪表示,兩地的印度煎餅大致上相同,但一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口感。
擁有25年經驗的攤販Abdul Rahim就說,麵粉或是其中一個因素。「新加坡使用的麵粉和馬來西亞使用的麵粉有一點不同,我們摸一下會知道那個差別,麵粉有很多種,一樣的麵粉但品牌不一樣,有些比較緊,有些比較松,有的比較便宜,做出來的煎餅可能就會比較硬。」
另一名從業20年的攤販Nisar則說,大馬攤販一般會現做現賣,新加坡則因生活步伐較快的關係,可能會事先備好,等顧客來買就能擺盤或包裝帶走,這樣味道難免受到影響。
攤販們也認為,美食評價因人而異,若是同時比拼廚藝,相信新加坡的印度煎餅不一定會輸。
印尼媒體「印尼的好消息」(Good News From Indonesia)子公司Seasia報導,兩者的麵糰基本上都是用小麥粉、水和少量脂肪或油製成,但比例可能稍有差異,導致味道不同。大馬的印度煎餅通常會配咖喱或扁豆湯,新加坡的則通常會配咖喱或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