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後推行系列貿易政策,加征關稅、推「互惠關稅」,衝擊多邊貿易,影響全球。新加坡企業受波及,反全球化加劇,WTO爭端機制癱瘓,中國角色凸顯,新加坡面臨挑戰也有機遇。
1. 特朗普貿易政策衝擊全球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上任後迅速採取行動,在潛在貿易戰中率先發難,其一系列貿易政策引發了全球市場的恐慌和各國的廣泛關注。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迅速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對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並計劃實施「互惠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給參與全球貿易和供應鏈的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
來源:CNA
分析師指出,這一政策轉變將對多邊貿易框架造成打擊,可能引發主要貿易國家的報復,擾亂全球供應鏈。
對全球化的抵制並非始於特朗普,過去十年間,反對全球化的勢頭逐漸增強。一系列全球干擾因素,如美中關係緊張、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衝突等,強化了各國對保護國內產業的關注。

來源:CNA
從歷史周期來看,當前反全球化和政治衝突類似20世紀20到30年代的情況,隨後是20世紀50年代至2000年代的貿易自由化時期。
2017年至2024年,世界貿易增長不穩定,特朗普首屆政府多次提高關稅,中國也進行了相應回應。此外,過去五年的全球衝擊促使企業將生產遷回國內,減少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如俄烏衝突、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等,凸顯了全球貿易的脆弱性。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保護主義存在諸多弊端,但一些國家將出口管制和制裁作為外交和安全政策工具,使得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可能持續。
特朗普將關稅作為懲罰工具,以迫使周邊國家在邊境管制和毒品出口問題上採取更嚴格措施,「互惠關稅」更是被用作獲取讓步的外交手段。
美國貿易政策從特朗普到拜登,雖有延續但也有變化,在對中國相關政策上,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採取了限制措施,導致美中關係惡化,也讓美國貿易政策轉向利己主義。
2. 中國在全球貿易中角色凸顯
隨著美國對多邊貿易體系的不屑以及全球機構影響力的減弱,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逐漸重要。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不斷擴大貿易影響力,深化與其他經濟體的貿易關係。

來源:CNA
美國的制裁和貿易限制反而促使中國加速技術創新,如華為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和晶片,淵亭科技在人工智慧領域對美國形成競爭。
儘管一些企業為規避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採取「中國+1」策略,但完全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困難重重,東南亞國家在供應鏈完善程度上難以替代中國,且全面重組供應鏈需耗費多年時間。
3. 新加坡面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局面
新加坡作為高度依賴貿易的小型開放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
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全球貿易和增長可能放緩,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可能導致美國產業下滑,減少對新加坡的進口和投資,新加坡企業利潤也會因成本增加而降低。
然而,技術在此次貿易局勢中可能扮演更重要角色,也面臨更嚴格審視。
部分新加坡企業也看到了潛在機遇,如隨著對中國產品限制增加,新加坡產品在美國市場需求可能上升,部分企業申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許可的數量激增;同時,全球公司可能將業務遷至新加坡,為當地相關企業帶來幫助企業發展的機會。
儘管美國不太可能直接對新加坡商品徵收關稅,但新加坡仍會受到間接影響。新加坡將繼續與多個新興大國保持合作,以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專家建議新加坡應加強貿易多元化,企業也應通過加強區域聯繫、推動國內創新等方式,在不確定的全球貿易環境中尋求發展。
參考資料:
1. Trump 2.0 vs global trade: What it means for Singapore and the world, CNA
